第一印象:一見鐘情,無法忘懷
這是我最新入手的一雙鞋,其實它一開始并不在我的購物清單里,而且我在前不久已經買了adizero f50和11nova。但當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愛上它了,主要是因為這個超級酷炫的紅藍配色。
拿到鞋子后簡直愛不釋手,太xx風騷啦。紅藍配還不止,滿身的間條非常具有侵略性,對于這樣大膽的設計,我沉思了一會,表示:“太符合我的性格了。”球鞋下地的第一場,幾乎所有隊友都說上腳效果很贊,我喜歡他們的老實,更喜歡這種被夸得飄飄然的感覺,哈哈。正所謂“球鞋不風騷,球技難提高”,不知道“拜仁”球迷怎么看?
尺碼:略偏小
我左腳長約27.2cm,右腳26.8cm,寬度約10.1cm,平時一般穿著JP270的尺碼,不過這次入手選擇了JP275的。主要是因為在試穿JP270的時候感覺鞋腔偏窄,包得過緊,再加上鞋頭偏尖,鞋面的摩擦條又有點壓腳趾。再有就是因為我的個人穿鞋習慣,我喜歡鞋頭留一點空隙,不喜歡腳趾被包得死死的感覺。如果腳型偏瘦,喜歡包裹感強的朋友可以按平時自己穿著的碼數購買,保險起見的話最好還是買大半碼。
鞋面:驚喜大于不足
鞋面采用的是人造纖維材質,柔軟度雖不及真皮,但我覺得已經比前代產品有所改進,因為我已經穿廢了一雙前代的同級別產品,這點我很有發言權。不過我看中的是鞋面上的摩擦條,對于一款中端球鞋能配上實體摩擦條還是挺意外的。因為我司職組織中場(請參照哈維,厄齊爾,嘻嘻),摩擦條給盤帶和傳接方面起到的輔助作用對我來說很重要,哪怕是加速的時候也能很好地控制住皮球的線路。但這畢竟是中級款產品,摩擦條的材質是TPU,質感相比次頂級和頂級款的橡膠材質要硬,立體感和摩擦力也弱不少,這是等級和售價造成的客觀差異,我很理解。然而較硬的摩擦條,而且覆蓋面積更大,確實會對觸感產生不良影響。我覺得至少需要實戰5場才能完全適應這款鞋的鞋面觸感。
尤其是鞋面外側的摩擦條,對外腳背傳球的精準度有明顯的加強效用,當然我平時確實喜歡用外腳背。這雙球鞋目前已經實戰4場,沒有絲毫開膠的跡象,這就是人造面料球鞋的一大好處。
我覺得獵鷹14代最成功的的設計點就是腳背處的摩擦條,看上去兇悍,實戰也兇悍。對于喜歡打弧線球的我來說,無論是大腳轉移還是弧線射門都能準確控制力道跟角度。你可能會說“吹吧,繼續吹”,但我的真實感覺就是這樣,這個針對性設計起碼能提升我的自信心。腳背摩擦條有一點不好,因為材質偏硬,覆蓋面積較大,蹬地時前掌彎曲處會有輕微痛感,是摩擦條擠壓造成。這點大家要多加適應。
足弓區域有壓印的凹凸紋路,說是輔助傳球,但實戰中沒感受到啥特別,聊勝于無。對了,再次補充一下球鞋的透氣性問題:很奇怪的是,我穿頂級款adizero f50會感覺捂腳,但穿這雙就不會,照理頂級款的超纖面料更高級,透氣性應該更好,想不懂。
鞋舌:基本不跑偏
我覺得獵鷹外偏的鞋帶口設計,對于我來說最大的作用不是增加鞋面內側的觸球面,而是鞋舌不易跑偏。我實在受夠了鞋舌跑偏的煩惱,例如上周評測的11nova,簡直了。好在predator absolado instinct的鞋舌沒來煩我,一場90分鐘比賽基本不用去可以調整,這讓我更加專心于比賽過程。
后跟:不磨腳,鎖定性強
起初,我認為中端款獵鷹的后跟鎖定性應該不會好,因為我穿同為中級款的11nova就感覺后跟空空的。出乎意料的是predator absolado instinct的后跟不但鎖得很緊,還不磨腳,無可挑剔了。
大底:鞋釘長度適中,符合國情
阿迪達斯的這款AG大底應用范圍廣,備受玩家推崇,我們也已經評測過很多次,再次就不再贅述了,總之就是好好好。
傳球:力度足
人造超纖面料的一大優勢是發力好,傳球時的力度相對集中。足弓處帶壓紋的傳球輔助設計沒啥作用。
帶球:穩定性強
鞋面外側的摩擦條在盤帶時作用明顯,就算是勻速帶球或者“強行超車”,也能將皮球控制在自己掌握的范圍內。
射門:鏗鏘有力
射門很爽,發力清脆,不過我很少正腳背爆射,更喜歡打弧線球,雖然能力不足未能打出幾腳漂亮的爆射來展現多樣性,不過確實讓我更自信。
總結:
雖然adidas predator absolado instinct AG的整體舒適性不是很足,但是對于一款外形漂亮,設計實用,價格適中的中級款球鞋來說,足矣。而且鞋舌不跑偏加上后跟的包裹感十足讓我相當鐘意。不過一分錢一分貨,更高等級的產品肯定能帶來更好的整體舒適感,預算充足的朋友甚至可以考慮購買次頂級款abso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