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感受:
ACE的鞋楦兼容性很強,大多數人在初次嘗試ACE 15.1時會發現球鞋非常合腳,落場幾乎不需要磨合。而Primeknit織面版本則不然。當我第一次試穿新鞋時,Primeknit織面不如想象中柔軟,腳面第一反饋是前掌略偏緊,鞋頭有明顯擠壓感覺,抽掉鞋墊再次試穿,壓力明顯減輕(我個人體會,因人而異),難道Primeknit版本偏小?非也。這種壓迫感覺來源于鞋面材料的伸縮性。在球鞋中活動腳趾,能明顯感覺鞋面材料的延展伸縮,配合超薄的Primeknit鞋舌,整個前掌包裹感十足。后跟材料的變化也增強了球鞋穿著的舒適感覺,外置TPU提供了一如既往的后跟鎖定。看來要想到達最佳穿著效果,避免不了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
磨合時間不需要太長,我實際體驗在一小時左右,偏緊的穿著感受便逐漸褪去。織面材料所帶來的包裹感加上后跟的鎖定,讓我在激烈對抗中逐漸不用在分心考慮球鞋的問題,而是全心投入比賽當中。這應該是對一款球鞋比較高的褒獎了。
鞋面感受:
在去掉普通版本的Web Control之后,很多人會擔心作為掌控球鞋的ACE是否會失去鞋面對球的直接控制。但是Primeknit鞋面運用所帶來的就是類似第二層皮膚般的觸球感覺,對于控球型選手來講,腳部的直接觸感會優于材料帶來的輔助作用。球鞋在穿開后的鞋面觸感極佳,對于一位對“塑料”鞋面不太感冒的踢球者來說,這種鞋面反應是讓我感到意外,甚至有些驚喜。科技改變生活用在這里也不過分,看來我也應該與時俱進,不用一味偏心袋鼠皮球鞋了。
這里再說下覆蓋于鞋面薄薄的熱熔膠材料。相比與Primeknit 2.0,ACE+ Primeknit的熱熔膜要薄很多,這保證了鞋面延展度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球鞋的塑料感。熱熔膜上阿迪達斯運用了NSG不間斷抓力技術,期望這些3D小突點提供多強的摩擦力其實不太現實,假如所踢的球夠干凈,配合鞋面涂層,應該能感受一定的摩擦支持,但是很遺憾我并未有這樣的體驗。
大底感受:
ACE FG/AG大底,相信很多朋友都會點贊。硬度適中,鞋釘長度更能滿足國內中上等級的人工草場,數量眾多的二級鞋釘有效地分散了腳底的壓力,我在測試過程中,沒有感覺來自于大底的任何不適感,哪怕我曾短暫抽掉鞋墊,直接踩在中底上,鞋底也并沒有帶來多余的壓力。圓柱釘并沒有丟失抓地力,至于二級鞋釘對控球的輔助,這個我倒是沒有在拉球停球等動作中有明顯的感受,對于這種技術的解說,大家聽聽就好了。
傳球:
我司職中場,一場比賽最多的便是傳球和接傳球。這雙adidas ACE 15+ Primeknit在傳球時的表現,更多的加分是來自與輕薄的鞋面和舒適的穿著腳感。在我的理念中,基本功技術大于裝備,但是舒適合腳的球鞋是施展技術的前提。而這雙球鞋不僅僅是前提,它所帶來的是技術與裝備1+1大于2的效果,這完全得益于球鞋穿開之后完美貼合的腳感,嘗試之后,你會明白我的意思。
停球:
停球對球鞋的觸感要求最高,尤其是接高球,腳面在觸球剎那間的反應決定了這是不是一次一米外的停球。相對于我平時著用的M牌球鞋,ACE+ Primeknit鞋面觸感反應更為直接,清晰和明確,停地面來球也是相同的感受。在“Touch”(觸感)上,我不能褒獎更多。
帶球:
作為阿迪達斯目前傳控球鞋代表,ACE在帶球控球方面一直是很棒的。前掌鞋釘對球場的反應十足,啟動和奔跑時能明顯感覺到抓地力;圓柱鞋釘在轉身時沒有任何阻礙。球鞋后跟在使用新材料后柔韌性更佳,多方向活動都不會影響腳踝,但又不失鎖定,保證了在帶球控球過程中的穩定性。一直沒有提到鞋面的NSG不間斷抓力技術,是因為我并沒有真切的感受到這些3D小突點在發揮作用。
射門:
一雙穿著腳感極佳的球鞋,會讓你在射門時得心應腳。如果你腳頭夠硬,ACE+ Primeknit在你平抽射門時的表現是完美的,這種“Fit”(穿著的感覺)和“Touch”(觸球的感覺)讓你能夠更精準地掌握觸球部位和力量的控制,抽射出的皮球飛行又平又快。當然也有球員喜歡較厚或較硬的鞋面來增強爆射時的腳部發力,或者鞋面有輔助材料增強抽射的力度,但這與ACE+ Primeknit所帶來的射門感受是不同的。
總結:
adidas ACE 15+ Primeknit什么都好?不,橫在我們面前的價簽兒。我覺得這樣的一雙球鞋不能被大多數人使用是很失敗的,如果它的售價再親民一些,那么大多數人都會感受到阿迪達斯這次帶來的誠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