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方從正手位突破時,辦法相對很少,不象反手位,能拱,能磕,能彈,能切,能擋的。再加之橫打,手段可謂頗多。正手位怕短的不轉,怕長的沖球,怕對方推,怕對方拉。長膠打法正手位的薄弱,急需補強。
一,正手位的進攻
多年來強化練習長膠各種技術用法,但更為突出的是練習正手長膠的攻擊能力。長膠正手進攻的技術手段,主動時有挑打,攻打,還用撇打(在側身位時類同于反膠的滑板,在正手位時,類同于刮打);被動防御時有快帶和打回頭。雖然長膠進攻方面的特點是慢而沒有強烈的上旋,但結合反面反膠的直拍橫打,橫拉,在對攻中,節奏旋轉的變化,也是有很好的比賽效果的。
長膠攻球是較難掌握的一項技術,長膠攻球應拍形稍平立,手腕固定,用大臂帶動前臂,把球平擊回去。用長膠攻出的球弧線極低,落臺后使對手感覺球 “下沉”“發死”和“發飄”,與反膠或正膠運動員擊球弧線大不相同,給對手的威脅極大。球性“下沉”和“發死”是因為進攻時膠皮的長齒沒有支撐力,球體壓在齒根和底皮上。在這種情況下,球拍再變形的幅度比一般球拍要小,而球體的變形卻比平常要大,球沒有什么旋轉,故球性不同于常規。
訓練攻球應采用多球辦法。在練習的內容安排上,要先練習攻單點上旋球和旋轉力不是很強的下旋球,這樣易使運動員形成穩定的攻球手型。在此基礎上,再向多點上旋球和旋轉力稍強的下旋球過度,加大難度。
二,正手位的防守(包括靠近中路的偏正手位)
長膠反手位的防守相對容易些,而當對方攻正手位的時候,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把手伸過去,試圖擋一板。這個習慣是非常不好的,我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覺得快帶是最主動的辦法,因為那樣的回球速度快,對方很難繼續發力攻,但對于不少業余球手來說似乎有點兒難度。
所以,我比較贊同在對方來球的質量比較高的時候多用“快捂”和“截切”,而當來球質量不是特別高的時候,再發點力帶,或發力打回頭。所謂的快捂就是在上升期迎前借力擋,我多是用此來防落點不是很長的球。而截切則是在上升期(最多是在上升后期,最好是在第一點,即上升前期)向下切一下,板型略垂直,高點截不是不行,而是難度大了一點。這個接法是前國手陳子荷的經典之作,竊以為這的確是我們打長膠的急需養成的一個正手位防守的好習慣。
截切回的球由于是向下發力,所以很容易接出短球,且很低很轉。這個動作與金云美的反手截擊弧圈如出一轍,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換到了正手。而陳子荷在接中路偏正手位的攻球時,會迅速地調節一下站位,用這個方法將球截回去。實話說這個“截切”難度并不大,重要的是得養成習慣。而不能每當對方攻己正手時,除了伸長手臂去擋,就是搏殺式地打回頭,那不叫搏殺,我看叫自殺更貼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