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期”對于廣大臺球愛好者簡直是個噩夢,對于職業球員同樣是痛苦的煎熬。所謂“瓶頸期”,就是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狹窄的上升通道,前進異常艱難,甚至有退步的跡象,不少球友在此望而卻步,甚至放棄了臺球。
就連國內排名第二的梁文博,通過十多年的努力,才拿到自己人生第一個排名賽的冠軍,這仿佛就是他突破瓶頸期的一個標志。
突破“瓶頸期”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也是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因為,彌補短板的同時,很大可能會削短自己的長板。比如,有的球友走位不精細,就專心攻克,結果準度大幅下降。其實,這種現象非常正常。但是,不少球友為了避免犧牲準度而不愿意改變練習方式,所以,就一直停留在某個階段停滯不前。
個人認為,要突破“瓶頸期”,需從以下方面來努力:
一,是把握好一個成功率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必須合理分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一階段,凡是某項技術成功率達到50%以上時,就沒有必要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精力。
比如,5分點直線球成功率達到50%以上后,每次練習時,打個3組,每組10個即可,當熱身運動;然后可以練習翻袋,解斯諾克,遠臺有角度球,貼庫球,中袋刁角度球,中遠臺低桿等等,最好是找到自己某一個突出的短板,花個一周甚至一月的時間來集中突破,使成功率達到50%以上或者得到顯著提升,然后再彌補其他的短板,逐一攻克。你的水平在業余中就已經算中等偏上了。
第二階段,各項技術成功率達到70%以上,你就是業余高手了;第三階段,各項技術成功率達到90%以上,你就可以參加職業比賽了。職業選手之間的成功率則以相差1%來區分,比如,有的達到91%以上,有的達到92%,技術水平之差也就是毫厘之間而已。
二,是把握好一個巔峰期
練習過程中,狀態肯定會起伏不定,但是,建議盡量記住自己巔峰期的狀態,多給自己好的心理暗示,對自己的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練球時,某個技術成功率一旦達到50%以上,你就可以選擇暫時不練這種技術了,當然,為了鞏固效果,你也可以繼續練習該技術。以解斯諾克為例,你某天解某種斯諾克10次,成功了5次,你可以暫時不練解這種斯諾克了,把這種成功的印象牢記在心,一是可以增強自信心,二是可以從中獲得快樂。
這樣做,究竟有什么好處咧?按照人性的特點,這樣可以讓你更有興趣和信心來從事這項運動,從而不斷得到進步。過多的挫折和失敗,最終會讓你對該項運動喪失信心的。同時,人都有個生理周期,就像羅伯遜,曾經一個賽季單桿過百達到105次之多。但是,本賽季,他狀態極差。
因此,多記住自己的輝煌,少去回憶失敗,對自己的進步是有好處的。可以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但不要從失敗中去過多的尋找痛苦。
三,是要堅定自信心
雖然在臺球方面,每個人天分不同,但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不是職業從事臺球運動,就把這當作一種興趣愛好,堅信自己可以獲得突破和進步,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把每一個小的成功都換成喜悅,人生也會更加有趣,盡量放棄一些功利的思想,不知不覺中,或許在臺球和生活,工作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即使是職業臺球選手,面對低谷時期,也得要沉得住氣,十年磨一劍,日積月累,一旦突破“瓶頸期”,就好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過去經歷的黑暗和苦難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