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的人都知道,要盡量攻擊對手的“空檔”。但很多人對“空檔”的理解局限在空間上的“無人區”。實際上,只要是防守的薄弱之處,都可以理解成空檔。今天我就帶大家看看那些易被忽視的空檔。
一,追身球,也有空檔?
此球紅衣接發切放,導致藍衣起球,隨后藍衣后側和同伴形成平行站位,準備接殺。注意藍衣采取的是半側身的站位+球拍準備在正手區,顯然其刻意加強中路結合部的防守。但是對手似乎也識破了這個意圖,并沒有殺中路,而是第一拍殺追身,導致藍衣勉強胯下接球。其后藍衣依然保持半側+正拍準備正手區,對手依然殺追身球,最終導致藍衣失誤。
這個案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藍衣被殺死的區域就在手邊。與其說是“空間”上的空檔,不如說這是“意識”上的空檔更準確。
二,“舍近求遠”為哪般?
此球,紅衣接發推壓追身球,導致藍衣起球。有意思的地方出現在,藍衣補救直線空檔后,轉成平行站位,卻被對手一拍輕描淡寫的斜線球吊死。
藍衣第一次起球,陷入左右空檔,對手選擇了路徑最短,速度最快的直線球路的殺球,藍衣奮力防起后,站位轉化成了相對有利的略帶前后錯位的左右站位,左前區域和右后區域出現明顯的打空檔。右后空檔雖然面積也大,但是需要高遠球才可以打到,相對來說防守難度不大,于是藍衣和綠衣把主要的防守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左前空檔。也正因為如此,灰衣并沒有選擇更簡單的吊直線襲擊左前空檔,而是一拍突然的斜線,吊向了對手的右前方。
這個“舍近求遠”的處理正好錯開了對手的注意力,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當過度關注場上的某個空檔之后,反而可能忽略了身邊看似安全的區域。
三,什么時候場上才會有“巨大的空檔”
此球藍衣和綠衣被對手壓制到了后場。因為攻方優勢巨大,采取了壓榨式的雙壓封網,同時也形成了身后的巨大空檔。重點在于藍衣沒有放棄,采取半蹲式抽球把球打向了后場空檔,絕處逢生。
注意場上很少出現如此大的空檔,往往在相當被動的防守時才會出現。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被動也不要放棄,一方面的確自己陷入了被動,另一方面對手也容易在這種“欺人過甚”的時刻出現漏洞。
四,總結
空檔,表面上看起來是“無人區”,實際上亦是“無心區”。意識上的疏忽造就的空檔不在天邊,可能就在你的胸口。希望球友們多多關注這些“隱形”的意識空檔,方能讓自己的防守水平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