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技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架拍的重要性會更顯現出來。重視架拍,你的技術會有質的飛躍。輕視或尚未意識到架拍技術的重要性,誰都很難會成為絕世高手。
羽毛球架拍動作,總結下來,大致有這樣三種基本類型:
第一種,相對傳統的架拍動作,即提前,或者說比較早的就把拍子架好,等球過來再引拍擊打。這種架拍動作,架拍的角度以最接近正擊來球球頭的方位為主,拍面一般多是與球網平行的位置,指向性非常明確。典型的有韓國的成池鉉,國羽的王儀涵和日本的奧原希望。
第二種,和第一種相同的也是相對較早的架好球拍,但不同的是她們架拍的拍面位置并不相對來球的正方向,一般與球網的角度比較大,多數是超過90°的。只等球過來要擊打的那一瞬間,才把拍面調整到要擊打球頭方向的位置,并迅速揮拍擊球。和第一種最大的不同,是這種架拍方式出球隱蔽性強,讓你在她揮拍擊球前幾乎無法判斷她出球的方向和性質。最典型的代表有中國臺灣的戴資穎,泰國的因達農和國羽的王適嫻。
第三種,是一種幾乎省略了架拍環節的方式,即移動不架拍,不擊球前不架拍,只在擊球瞬間,架拍,揮拍,擊球一氣呵成。這種架拍方式最典型的選手就是日本的山口茜和國羽的陳雨菲。
其實這三種架拍類型沒有孰好孰壞,各有特色,各有利弊。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選手的出球習慣。好比士兵作戰,有的人端著槍,時刻把槍口瞄準前方,發動很快。有的人端著槍,卻把槍口指向其它地方,只有在敵人出現的一瞬間,才去瞄準射擊。這種人,往往會聲東擊西,令你無從預判。第三種人更擺,槍只是拎在手上,也不端起來,敵人出現的瞬間,才端起槍來直接射擊,電光火石之間,對手灰飛煙滅。
就羽毛球發展來看,第三種架拍方式現在相對比較流行,似乎會是一種趨勢,也未可知。但就中國年輕一代的幾位選手,我感覺架拍方式除過陳雨菲等少數幾個人外,大多還是采用第一種方式,比如何冰嬌,韓悅等。
第一種架拍方式比較傳統,也很經典,比較適合一般的業選手,控球線路和落點都很精準,失誤比較少。第二種架拍方式比較“油”,熟能生巧外,更多是適合身體協調性好天分比較高的人,否則,控球失誤就會比較多。第三種架拍最厲害,最難掌握,不建議業余選手采用,非天分極高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