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回球的基本類型,一般出球的四個點如下:
第一,出球最自然,最直接,最順手,最快的點,只需依賴自己的下意識就可以了,這種點打的就是技術本身和能力;
第二,出球最讓對方“長途跋涉”的點,適合那些移動較慢的對手,讓他在空間里狼狽逃竄,最后一舉殲滅;
第三,出球最讓對方“眼花繚亂”的點,更講究的是以快制勝。線路越短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尤適用于舉拍慢,揮拍慢的對手。
第四,出球最讓對方意外,最是自己異想天開,柳暗花明的點,技術加腦筋,包括臨場的靈感缺一不可。也是自己平時最喜歡并努力去打的點。
羽毛球最佳擊球點:
拿到最佳的擊球點,是協調發力,合理選擇擊球線路,控制好落點的關鍵所在。就一般規律,最佳擊球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高的點;第二,是前的點;第三,是與身體位置最舒服的點。其實這最后一點也是對前面兩點的補充。
如果要拿到高的擊球點,就需要我們的身體在擊球瞬間盡可能的縱向拉伸。拉伸到極限,然后在擊球瞬間再稍微放低一些,控制性的擊打到球托,這是最好的;而前的擊球點,則要求我們的身體在擊球時充分壓前,尤其是擊球瞬間要充分送肩。
當然在實際中,也不是每一次擊球都要求又高又前的擊球點,偶然變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般上手球,擊球點高了,可以刻意再高一些,出手更快一些,下壓落點更尖一些。而下手球,擊球點低了,索性用拍面再跟一下球,延時擊球,打亂對方的啟動移動節奏,甚至可以利用手腕瞬間變向,迫使對手兩次啟動。
我的體會,擊球點偏左的情況下,一般不利于正拍面擊球,也就是發力球,適合切,劈,吊等控制類球。而擊球點偏右的時候,則更利于打后場平快球或者抽球,尤其是殺球,會“吃住”更多的鞭打力量。當然也有特例,比如擊球點很偏右的時候,正手還有一個突然的切劈對角,甚至收吊直線。偏左的時候,頭頂往往滑板殺斜線有奇效。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擊球點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與自己的位置最佳,如是,你可以選擇更多的球路和落點,跟對手預判也會造成更大更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