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羽毛球過程中,回球質量差的情況很常見,除了腳步,技巧之外,最常見的原因是很有可能沒有找準擊球點。
那在哪個位置擊球才是更好的位置呢?在打羽毛球過程中,擊球點位置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一,擊球點靠前
當擊球點位于身前之時,我們可以采取主動迎球的方式,主動權掌握在我們這邊,這時可以采用搓,推,勾,撲等多種技巧,以及技巧的混合使用,擊球靈活多變,力量充足,選擇范圍大,容易給對手形成較大的威脅。
二,擊球點靠后
此時,由于擊球點位于身后,我們相對來說處于被動局面,這時我們對擊球的選擇與把控能力較小,我們只能選擇被動的去“夠”球,而對于一些羽毛球業余愛好者來說,由于腳步跟不上,就很容易造成回球質量差的情況,在比賽過程中處于不利局面。
三,高位擊球點
高位擊球點是指球處于身體的制高點,這是擊球的極佳位置,屬于典型的主動擊球,可以采取殺球,吊球等方式給予對手殺傷。此時的擊球力度大,選擇角度廣,千萬不要等球下落至低點時再去擊打,這樣就錯過了一次良好的擊球時機,反而容易讓對手抓住機會。
四,低位擊球點
顧名思義,這時球位于身體的低點或者距離身體較近,由于選擇角度受限,只能采用向上“挑”球的方式,屬于被動擊球。通過了解這四種擊球點,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我們可以主動擊球時,對我們更有利,因此可以把擊球點靠前和高位擊球點這兩種擊球點位置作為我們的更佳擊球點。
那么當我們處于被動擊球時,應當怎樣應對呢?
首先,我們要從擊球的動作說起,擊球的動作可分為引拍-蹬轉-揮拍-擊球,這四個動作緊密相關,任何一個動作完成的不好,都會影響整個擊球的效果。
如果我們擊球點太低,人勢必要彎腰,擊球點太低可能還要屈腿。這種情況下,你就不可能自然的完結蹬轉的動作,蹬轉的動作要身體挺直上揚,呈背弓姿態。
相反,如果擊球點太靠后,因為重心靠后,你就會顯著感覺到不光無法向前蹬轉,擊球的反效果力反而還可能會讓你后退半步。
所以,正確的掌握擊球點還是要通過步法來實現的,當看到對方的來球是,必須立馬判斷出球的落點,并通過步法的移動,使自己處于主動擊球的位置,同時需要勤加練習,這樣才能在場上沉著應對,對于對手的來球,不慌不忙,找準擊球點,給予對手有力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