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反手技術的擊球重心,有的說起始重心壓在右腳,有的說在左腳,還有的說在兩腳中間,感覺都有一定的道理。業(yè)余的球友在學習實踐中可就困惑了,反手技術的擊球重心到底應該在哪兒?
一,反手技術發(fā)力方式
大家知道正手技術的擊球點一般在身體之外,擊球起始重心壓右腳,可以充分利用轉體,重心從右向左轉換(右手握拍為例,下同)的力量擊球。而反手技術的擊球點是在身體之內,不像正手技術那樣能充分用上轉體的慣性力量擊球。
1,撞擊為主的反手技術,比如擋(貼),推(撥),攻,彈(敲)擊等技術,一般發(fā)力主要采用向前頂胯的方式,主要利用身體重心從后向前的移動的慣性力量擊球。
2,有摩擦的反手技術,比如,撕,擰,拉弧圈球,或者撞擊為主的反手發(fā)力攻等技術,一般發(fā)力主要采用轉胯擰腰展腹的方式,有時也用向前頂胯的方式,主要利用身體重心從后向前的移動以及轉胯擰腰的力量擊球。
擰腰展腹發(fā)力,是通過引拍時腰腹肌肉收縮(擰緊)蓄勢,擊球時爆發(fā)式的拉伸釋放,是身體內部的一種暗勁的發(fā)力方式。
歐洲運動員有些反手技術轉體比較大,但動作過大不容易還原,建議業(yè)余球友就不要模仿了。
二,反手技術的擊球起始重心位置
(一)胯部運動方向與重心的關系的幾種方式
1,一種是引拍時,向后稍下稍右的方向收右胯,重心壓在中間稍偏右腳的位置;擊球時,向前稍上稍左的方向頂右胯,帶動身體重心向前擊球。
2,一種是引拍時,向后稍下稍左的方向收左胯,重心壓在中間稍偏左腳的位置;擊球時,向前稍上稍右的方向頂左胯,帶動身體重心向前擊球。
3,一種是引拍時,向左后下方向壓左胯,重心壓在左腳上;擊球時,轉胯擰腰發(fā)力。
4,一種是引拍時,向右后下的方向壓右胯,重心壓在右腳上;擊球時,頂胯發(fā)力或者頂胯結合擰腰發(fā)力。
引拍時,一側胯向后移動,另一側的胯就要配合向前移動;擊球時,一側胯向前移動,另一側胯就要配合向后移動。
(二)反手技術的擊球重心
1,借力為主時,大多采用收頂右胯的方式,重心壓稍偏右腳。
2,主動發(fā)力為主時,或是需要加摩擦,比如拉球時,一般是轉胯擰腰發(fā)力的方式,重心壓左腳。
3,兩腳前后站位的不同,壓重心的位置也不同,有以下幾種情況。
1)擊球時左腳在前較多時,頂左胯發(fā)力,重心壓左腳。
2)擊球時右腳在前較多時,頂右胯,重心壓右腳。
3)左腳稍后,頂轉左胯,重心壓左腳。
4)右腳稍后,頂轉右胯,重心壓右腳
5)身體正對來球時,兩腳平行站位,可以稍偏左或稍偏右一點,這與個人的發(fā)力習慣有關系。
小結:反手技術,擊球起始重心可能在身體稍偏左,稍偏右腳一點的位置;也可能壓在左腳或者右腳的位置,重心的移動方向是前后為主。具體選擇哪種重心方式,與發(fā)力和站位情況有關系,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