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方式,其實也就是拉伸的方式,我以為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是網前邊角的伸展方式,正發手基本相同,充分側身伸展,左手前伸,右手后拉,大臂與身體的角度幾乎都在90度左右。正反手稍有不同的地方是,正手要挺胸臺頭,反手則略微頷胸低頭。
第二種是正后方的伸展方式。這是正手擊球最主要的伸展方式,就現在羽毛球理念,小臂與大臂,大臂與身體的角度都相對最小化,這樣利于肩部和胸部充分打開,然后充分引拍擊球,可以產生比較大的爆發力。
相對于小臂與大臂,大臂與身體的角度最小,正手被動球,這兩個角度有可能達到最大程度,這就是我們說的身體的第三種拉伸,即側伸展。
側伸展其實很重要,尤其在羽毛球運動中,很多球都是正手被動情況下處理的,良好的側伸展,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打出更好的力量和更多的落點。可惜沒有從生理學上專門的科學的論述。我的體會是側伸展的重心要放在左腳上,然后右邊身體充分打開向外向后伸展,單純依靠左腳的蹬地將右半邊身體甩出去產生爆發力擊球,當然手腕和小臂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最奧妙的是找到身體的那個“寸”勁兒,發力就會協調起來。
第四種伸展方式就是頭頂球和跳殺擊球的伸展方式,我稱之為腰伸展方式,這是因為這兩種擊球方式最根本的發力模式,是腰腹部充分拉伸,人體后仰,呈反弓形。雖然其實在前邊的幾種伸展方式中,腰腹也有不同程度的伸展,但相對于這第四種都不是那么強調和明顯,都不是直接對擊球質量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
總結歸納,在羽毛球運動中,我們身體的主要伸展方式有四種,分別是網前側伸展方式(左右手臂充分伸展),后伸展方式(大小臂角度,大臂與身體角度呈最小化狀態),正手被動側伸展方式(正手充分外伸,大小臂角度一般大于等于90度,大臂與身體的角度一般小于等于90度)和腰伸展方式(腰明顯呈反弓狀)。
說完羽毛球運動中的幾種主要的伸展方式后,我突然受到啟發,哦,如果我們不打球,沒有運動,怎么會知道自己的身體原來還有這樣的極限運動方式,那么我們的心靈,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情感世界和我們對生命境界的追求這些所謂形而上的事物,是否也有各種各樣的伸展方式呢?
它們的伸展是否會讓我們的精神生活獲取更大的時空?答案是肯定,對于一般的生命,因為長久的敢于現實生活,現有生活,固步自封,心底慢慢的變得險隘了,心靈,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都變得萎縮,沒有了彈性和生機,自然缺乏了伸展的能力。
鑒此,我們因為打球,可以隨時提醒自己,拓展和拉伸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的思想更豐富,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富有,把做為人的形而上和形而下都延展到一個更高的緯度,僅有一次的生命旅途才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