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的擊球開始,天舞就給我一種“必需要有良好的發力功底才能駕馭”的感覺。首先,天舞的平衡點低,被對手壓制后場時很難像頭重拍一樣可以借助揮拍的慣性令回球回得更為到位;其次,堅硬的中桿注定必須要有集中的發力才能令其形變發揮最大的彈性令球速提到一定的高度。我試過把天舞交給一位發力動作不標準的朋友試打,結果在高球對拉時,他的回球只能僅僅過中場,離后場的兩線之間還有一段距離,說明這并不是一般的業余愛好者可以輕松駕馭得了的。雖然如此,但他對天舞的評價是:手感很好。
這要引出另一個球拍評測時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指標:手感。何謂好的手感,對于每個人甚至同一個人技術水平的不同階段都有著極大的差異。但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好的擊球手感基本上都有以下的共通點:擊球時不會感覺有震手感以及球拍擊球時的感覺不會“木”得毫無靈氣,也不會“虛”得難以捉摸。
天舞的手感非常優秀,這具體體現在:天舞的中桿硬度雖然很高,但節毫沒有震手感,除了得益于中桿的設計外,也與其手柄附加碳纖和PU有關。在擊球感方面,節毫沒有出現“木”和“虛”的情況,相反會有一種很獨特很柔和的包裹感,使擊球時會感覺到球會十分短暫地停留在拍面,然后再彈“送”出去,拍面停留的時間長短,并不像YONEX的ARCSABER系列采用的疊杯型中桿般“粘”球,包裹的時間可謂恰到好處。之所以使用“送”這個字,是因為球從拍面彈出時,可以感覺到向某個方向或落點“送”過去般的精確感覺,這種感覺絕大部分的球拍并不能輕易感受得到,而這點也正正是天舞的手感“凌駕”于大部分高端球拍之上的特質,堪稱手感中的華爾茲。
使用天舞打后場高球需要極為集中的爆發力,因此在實戰當中當被對手壓制后場時,向后蹬轉側身再轉體帶動手臂內旋擊球的一整套后場擊球動作是必不可少的,掄手臂或者單靠手腕的爆發力是不可能將球回到位的。不過只要使用者發力標準,不論是高遠還是平高平快,球速和出球的指向性都是十分有保證的。除了正手回后場高球外,即使是對于業余球手來說比較困難的反手回后場高球,只要擊球點不是太靠后,利用抬肘,小臂外旋再握緊球拍的發力動作,足可以令回球的落點保證在雙打的發球底線附近。
在吊球方面,相比起大部分硬桿的高端球拍來說,天舞的表現依然優異,即使是頭幾次的初上手,吊球的質量都可以發揮個人的最佳水平。在處于均勢或者主動時,擊球點較前的劈吊滑板都可以很好地落到接近兩端的邊線的位置附近。而處于被動時過渡吊球,憑借柔和的包裹感都可以把球較好地吊過網,雖然出球質量要看個人的水平修為,但大大地減少吊下網,吊出界或者吊球過高被推撲的情況。
殺球方面天舞依然延續其強勢。在能取得較前擊球點的時候,不論是點殺或者重殺都有極大的威力。點殺時天舞的包裹感再一次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將球“送”到十分貼近邊線的位置,加上韌度彈性一流的中桿,使點殺成為得分的重要手段。相較于大部分平衡點偏后的球拍來說,重殺都是較為薄弱的一項,雖然天舞在準備不充分或者擊球點偏后的時候不像頭重拍一樣有先天的優勢,但當對手挑球時出現的較充分的準備時間時,雙腳起跳的重殺也是相當給力的。
中前場對于擊球的處理手段大多跟個人有關。之前曾經看過某位論友對天舞前場手感的高度贊揚,起初我會認為個人的使用情況,并不值得參考。不過現實上,當我第一次使用天舞放網時就能很好地感受到拍面傳遞到手掌的擊球感覺。
天舞是一支硬桿球拍,同樣是品牌的其中一個系列的最高端產品。同樣作為最高端的產品,天舞在中前場的手感跟后場的手感相似,皆可以用柔和來表達,更為重要的球拍與使用者的手感配合基本不存在磨合時間,不論是任何人第一次使用都能搓放出個人技術范圍內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