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包裹,zoneboost的鞋面包裹是一個讓我很驚訝的狀態(tài),剛上腳之后相當?shù)財D腳,我當時在想這雙鞋是不是偏小半碼,但是穿了大概10幾分鐘之后,擠腳的情況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描述的舒適感,就是一種不可言狀的緊繃感。
鞋面的靜態(tài)包裹很出色,動態(tài)包裹同樣也是優(yōu)秀的級別,腳在鞋子里是沒有絲毫挪動空間的。但是受限于鞋面材質(zhì)本身的特性,注定了它的鞋面包裹不會到達一個極致,我心中最強的鞋面包裹就是AJ32,以這個為判定標準的話,zoneboost的包裹距離頂級,就稍微差了那么一丟丟。
同樣也是因為材質(zhì)的問題,它的鞋面支撐性要比包裹性差一點。但是因為鞋面外側(cè)這些熱帖的處理,給鞋面的支撐還是起到了一些支撐的幫助。在你做轉(zhuǎn)身急停這些動作的時候,鞋面的形變是很小的,不過打球次數(shù)多了之后,或許它的支撐性是會有所下降的。
后跟的包裹沒的說,橫向鵝蛋的填充剛好卡在你腳踝的下面,包裹感十足,同時,阿迪祖?zhèn)鞯牟桓_也消失不見了。
而且鞋子后跟處的內(nèi)襯做的很厚,也不會出現(xiàn)卡腳踝的情況。后跟處內(nèi)置tpu做的很結(jié)實,所以支撐性也是沒問題的。
鞋子前掌處的硬質(zhì)塑料對中底的boost起到了一個限制形變的作用,同時向外延伸,以提供更好的防側(cè)翻。
中底是目前阿迪籃球鞋上招牌的科技:boost。boost中底的特點:腳感好,又軟又彈,但是緩震極限略低。
這雙鞋的中底厚度和MB很像,或者說幾乎就是一樣的。所以緩震對于大體重以下的選手基本沒問題。85公斤以上可能就不太夠用了, 但是對于鋒線選手來說我覺得再合適不過了。
因為MB的抗扭片是放在靠近鞋底的地方,透過鞋底,可以看到中底的支撐片,而這雙zoneboost的水晶底反而看不見了,大家就在說:難不成阿迪也做起黑心買賣了?別急著噴,我們先把這個原味鞋墊抽出來,按一下中底,可以摸到中底明顯是比前后掌硬的。口說無憑,我們用硬度儀測一下中掌位置和后掌位置的硬度,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阿迪是將支撐板的位置更換了一下,放在了中底布下面,并不是沒有抗扭片了。同時,這樣的操作會讓足弓支撐更加出色,不過整體的抗扭性會因此有些許的下降。
不過這樣一來,對于我這樣的扁平足,會舒服一些。因為足弓支撐更為明顯了。
鞋底沒什么可說的了,阿迪一貫的人字紋設計,同時在這樣粗糙的場地打了幾次,外底都沒有磨損,所以耐磨性,也是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