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crazylight發布時所帶來的影響力是空前的,當紅明星羅斯代言,輕量,透氣,而且將這兩個概念達到了新高度,但是,現在這一雙CLB2016,在我拿到手的時候,早已沒有了當年那種“我了個大去一雙球鞋怎么會那么輕那么透感覺甩出去會在空中飄一會”的感覺了,踏實,穩定,凌厲的速度感是這雙球鞋的第一感受。
細長的鞋型,足背處并沒有太多凹下去的流線,以接近直線的方式直達鞋頭。
這就要提到我們的代言人詹姆斯·哈登了,作為聯盟首當其沖的得分后衛,出眾的腳步變化和運球能力所帶來的節奏感是他得分手段的來源,與早期代言人不同的是,哈登身為后衛,更強調的是通過“變化”所帶來的速度,而非純粹的速度。
在幾年前,我有一個朋友,每年夏天都會購入一雙crazylight的新一代球鞋,并非是因為他多喜歡這個系列,而是他追求的就是輕,絕對意義上的輕,前段時間,我在跟他微信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了一段話。
“媽蛋,我以后不買這個了,我以為輕就能快,可是打球又不是短跑。”
這讓我想到一些事情,打籃球這個運動,它所需要的速度,是結合了很多因素的,急停急起,變向加速,連續起跳等都是籃球強調速度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這并不需要將球鞋的絕對重量降到盡可能的低,反而應該強調的是怎樣提高它在反復變化中的迅捷。而這也是這雙鞋子給我驚喜的原因,而達到這一點,就需要從我感受和總結的幾點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底
大多數情況下,籃球鞋款選用的都是No-Marking或者是Solid Rubber橡膠,而這次我們得知,在這雙鞋款-Crazylight Boost 2016中,出人意料的使用了馬牌橡膠,也就是Continental輪胎公司生產支持,本用于輪胎制造使用的橡膠材質,我選用了兩張我手中鞋款的特寫,但我負責任的說,仍然沒有將這種材質給我視覺上帶來的觀感完全體現出來。
回歸到大底的功能本身,馬牌大底所帶來的抓地力空前,在我穿上新鞋的時候,我腳踩地板扭動了幾下身子,可以說是紋絲不動。
而實戰中,其特殊材質所體現的主題也達到了很好的反饋,啟動瞬間,因為摩擦力巨大的緣故,令我的突破第一步變得非常舒服,而在比賽中,腳步的移動也變得靈活了許多,防守時無論是橫移還是后撤都可以很好的跟上進攻方球員。
不討論耐磨性能,因為情況不同,場地不同,強度不同,打法不同。
緩震
boost技術,一項非常非常具備革新性的技術,特殊的泡沫形式構造和材質,令其彈性反饋變得極其優秀,有別于氣墊的柔軟和橡膠的生硬,這項技術著重于彈性,還記得那個拿彈珠測試的廣告,至今回想起來記憶猶新,我之前購買的全掌boost鞋款是DRose 6,在
CLB2016中,這項我認為籃球歷史中幾乎是最優秀的緩震技術方案之一的鞋款達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地步,讓這雙鞋具備了巨大的競爭力,緩震我給滿分。
這也是我想著重提到的東西,boost對于變化中的迅捷有著絕對核心的意義,啟動和跳躍時出色的反饋速度和力度,都讓身穿這雙鞋的球員具備了更為迅捷凌厲的比賽風格。
鞋面
上一個主題中有一張后跟圖片,再結合這一張,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球鞋的穩定性,TPU一直是一個較為常規的解決方案,在抗扭轉中,鞋面上兩片薄薄的TPU以及后跟中和鞋底足弓處的大塊TPU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驚喜。
鞋舌厚度和壓力也是較為常規,腳踝處多增加了一塊較為柔軟,貼合度非常高的織物松緊帶,裹緊了腳踝處少部分的肌腱,也是一種提高包裹性能的手段,是一個很聰明的手法。
所以從鞋面科技上來說,尚可,但并非由太多體現CL系列主題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