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方面
穿上閃擊7的第一感覺就是,鞋楦真的變窄了。老李寧前掌寬似海的感受在這雙鞋上完全不復存在了,正常腳型的我穿上它,雙腳沒有出現左右搖擺的情況,兩側的包裹恰到好處,但對于寬腳的球友來說或許就沒有那么友好了。
鞋面結構為半掌內靴加外部織物鞋面,能提供較好的包裹貼合度和基礎支撐性。單純的雙層鞋面結構是不足以給到一雙球鞋強有力的支撐,在鞋頭周圍和鞋身側面都有做熱壓膜的加固處理,能很好的保證側向蹬地時的支撐與保護。
鞋面外側從外底延伸至鞋面的帆形TPU,也能在側向支撐方面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鞋帶孔的設計和AJ34較為相似,細繩組成的鞋帶拉環,在實用性上的表現良好,拉緊鞋帶能明顯感受到兩側的包裹增強,但這樣設計也存在一定的質量隱患,每次系鞋帶的時候總能聽到"滋滋滋~~~"的聲音,在耐用性上有待考量。
和前作閃擊6不同的是,閃擊7沒有采用襪套鞋身的設計,而是采用半掌內靴配合鞋舌的組合,這樣的設計在穿脫上要比襪套更加便捷,同時柔軟的鞋舌厚度適中,不會因為過厚對腳背造成壓迫感,也不會因為過薄而感到包裹不足。
后跟部分用料十分扎實,和前幾代不同的是閃擊7的后跟采用的是太空棉的材質,軟硬適中不存在磨腳踝卡跟腱的情況。
鞋跟內部的小枕頭還別致的使用了不同顏色,不同種類,不同花紋的布料增大鞋后跟與球襪的摩檫力,再配合上內部"國產標配"的大港寶,后跟鎖定也是不用過多擔憂的。
除了鞋帶拉環的耐用性堪憂,它鞋口處的耐用性也得打個大大的問號?我僅僅穿著它實戰了五場,左右腳鞋口位置的尼龍布都已經磨破,即使左右腳打架也不至于這樣吧。
中底部分
閃擊7采用的是雙層中底科技,下層Bounse+,上層為Lightfoam,Lightfoam為全掌,Bounse+為全掌的4/5,這兩項科技都不是以"柔軟"著稱的代表,更多的是"韌"和"彈",雙層科技的中底在近些年的李寧籃球鞋中還是首次使用。
上腳之后前掌的重心非常低,在做加速或變相動作時,前掌的反饋迅捷,用貼地飛行來形容它的前掌毫不夸張,這確實很有庫里7的感覺。
閃擊7后掌的設計,我認為是具有創新性和合理性的,后跟中底"兔唇"的設計,和Probarloc的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分散向下的力量沖擊,同時又能將中底的反饋通過Probarloc向上傳導至雙腳。
但由于Lightfoam和Bounse+的緩震極限都比較一般,后跟的緩震表現中規中矩,對于小體重選手來說也只屬于夠用的水平,大體重就不用多說了。
外底部分
閃擊7采用的是整片式外底,是由多個小"7"組合成的類似米字紋的鞋底紋路,中間的"北斗七星"向我們暗示了這就是第七代閃擊球鞋。
類似米字紋的紋路,在實戰過程中能提供很不錯的抓地力,實戰多場下來幾乎沒有出現過打滑現象,但在室內木地板實戰沾灰后能明顯感受到抓地力打了折扣。
有人會說一雙三四百的球鞋你還要求它什么耐磨啊,鞋底磨平了再買唄,但你想想買兩雙閃擊7的錢就能買一雙性能在它之上,耐磨也在它之上的球鞋了,這樣想你還會覺得耐磨是小事嗎?閃擊7的耐磨水平真的很一般,我就打了五場球后跟和前掌內側的紋路基本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