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態極閃現2這雙鞋的鞋面和閃現1代相比我只能用4個字來形容:脫胎換骨。我們都知道"態極"科技自問世以來主打的招牌叫做自適應,這次的閃現2代,不僅在延續了中底態極科技的自適應,更是在鞋面上完成了一次自適應。
略顯夸張的說,這雙鞋可能真的為數不多,所有腳型都可以輕松駕馭的實戰鞋了。
雖然閃現1代備受好評,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它的鞋楦太寬了,前掌位置的鎖定并不好,同時后跟的鎖定也是難稱優秀。
換到閃現2代的身上,鞋楦明顯是調整的更加均衡,1代的鞋楦我這種寬腳都會覺得有些空,更不要說瘦腳和正常腳的朋友了,2代的鞋楦我穿上就是剛剛好,非常完美的一個體驗。
而對于偏瘦的腳型來說,你也不用擔心它的鎖定感不好,因為這雙鞋的鞋帶真的可以說是一個黑科技。這雙鞋的鞋帶可以說是有11個,因為它每一組都是從內而入,從外而出,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對于腳的包裹是非常到位的,而且這個鞋帶扣,是根本不會自己松散掉的。別說它自己松開,我在穿鞋的時候想將它松開都很難。
還有這個魔術貼,不論你是高腳背,還是扁平足,不論你是寬腳,還是瘦腳,這個魔術貼都可以根據你的需求來調節鞋面的包裹程度,這個設計真的要點個贊。
后跟方面,我覺得是有必要把這個鞋帶孔穿緊的。因為明顯可以看到,如果這個鞋帶沒有穿過最后一個孔,后跟的貼合是沒有那么好的,甚至會輕微的有一點點的不跟腳。不過在實際運動中它的表現還是讓你十分安心的。如果只是包裹的提升顯然還不能讓它配得上"脫胎換骨"4個字。
支撐方面,這次混入了外層TPU絲線材質的鞋面,讓它的剛性有了長足的提升。
在側向移動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鞋面給予的支撐的力量,靜態來看可能它的鞋面形變是稍大的,但是再觀察可以發現,當你的腳即將飛出去的時候,鞋面是明顯再攔著你的腳往回收,這個鞋面的形態與中底的軟度其實是有一定關系的,這點我們放到后面再談。
在實戰的時候,這雙鞋的支撐是完全值得信賴的。雖然說達不到一個滿分的級別,但是絕對是優秀水平了,要比過往的匹克系列實戰鞋好太多了。
在穿閃現1代的時候,我其實不太敢做一些變向的動作,但是這雙鞋的支撐性能會讓我很放心的去做一些撤步啊,變向的動作,體驗感真的是提升太多了。
整雙鞋鞋面只有一個小問題我要吐槽一下,就是前掌的貼合感。我覺得這雙鞋兩側的包裹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針對腳面的貼合感還是略差一些。
在初上腳的時候,上面的鞋面是沒辦法完全像純編織的材料那樣,直接無死角貼在腳面上的,這個是需要一段時間磨合的。
大家也可以看到,這雙鞋的鞋面已經被我穿出比較明顯的褶皺了,在累計打了將近10個小時的實戰過程中,大概打了3-4個小時之后,鞋面的貼合度才有著一個不錯的提升,這算是鞋面整體我唯一想要吐槽的地方了。
中底
然后就是這雙鞋的中底了,還是先來回顧一下閃現1代的槽點:前掌做得有些厚了,導致前掌反饋感欠佳,場地感對于我這種喜歡突破的人來說是不太好的。
這雙鞋的腳感怎么說呢,它剛上腳的時候不像閃現1代那會,大家可能很少接觸過態極科技的籃球鞋,剛上腳的反應都是"臥槽,這是什么神仙腳感"。
這雙鞋肯定沒有這種初上腳的驚艷了,不管是因為過去一年已經習慣了態極的出色也好,還是說這雙鞋的腳感確實和一代有所區別。總之,如果你還想再體驗一下剛一上腳就激動地吐臟話,那它肯定會讓你失望的。
然后,這雙鞋的中底初體驗就一句話:這特么的是一雙實戰鞋該有的腳感。先來說前掌,相信大家都很期待這次前掌P-soon輕速科技的感受。
初上腳的時候其實它的腳感并不是很明顯,但是直觀感受就是帶來了更為明顯直觀的場地感,這是最明顯的一個感覺,但是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種助推感。
在穿了3-4個小時之后,你會發現前掌的感覺有了一個直觀的變化,開始有了一定的反饋。但是不像 zoom air那種感覺,zoom air可能就像是一個彈簧,你把它踩到底,它能給你一個非常直觀的助推感,它不會那么爆炸。它有點像是一個zoom形狀的lightstrike,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是一個什么感覺。因為這個感覺真的蠻難形容的。
后掌的態極我覺得是沒有那么柔軟的,就我自己的體驗而言后掌的態極對比一代來說會更韌一點,但是對比前掌還是軟的。靜態踩壓的時候可以看的后掌的形變還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形變的位置只有最下面的一小層。
這里就要夸一下后跟這個很像是激光眼的tpu了。它就像是一個籠子一樣,直接把后跟大部分的態極牢牢鎖死。
如果沒有這個環節的存在,后跟是很容易被踩穿的,它的緩震極限肯定會很低,但是因為這個設計,可以很好地控制住后跟的形變,盡可能地提升整體的一個緩震性能。
如果把后跟完全包死,這雙鞋甚至更大體重的朋友也可以穿。但是這樣一來,它的腳感就不會那么明顯了,其實算是在性能上和體驗上做了一個達到了一個不錯的平衡,我個人覺得還是很可以的。
外底
外底其實我不想多說什么,因為外底真的接近完美了。這雙鞋的抓地好到,側向急停時,它幾乎直接黏在了地板上,因為我自己的腳踝力量是比較弱的,加上現在胖了嘛,跑起來的勢能比較大,鞋底穩穩停住,我人差點飛出去。就這個抓地真的太變態了。
可能唯一扣了點分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外底有點吸灰,吸灰之后它的抓地性能會有所下滑。但你只要輕輕擦一下,完美如初。
耐磨方面,內場去打了2天,差不多7個多小時,外場有打過一次,鞋底暫時還沒沒有肉眼可見的磨損,普通的塑膠外場肯定沒問題,水泥地的話,我建議大家等等后續會推出的橡膠外底吧,畢竟這個是水晶底,給水晶底個面子嘛。
整體性
先來看抗扭,這碳板擺在這了,還需要說啥了。咱就掰,可勁掰,自然彎折點就只在前掌,足弓位置是不會受影響的。
這雙鞋的抗扭性讓你在做翻身跳投啊,轉身突破這些動作的時候完全不需要擔心,球鞋的整體的剛性是非常足夠的。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有個小問題,就是球鞋內側的支撐略有不足。
因為內側是沒有做任何加固的,這就使得在運動過程中,中底的形變會非常大,從而造成內側的支撐稍顯不足。
如果內側有一個包邊的處理,這雙鞋的內側支撐無疑會好很多,這也算是這雙鞋為數不多我覺得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防側翻方面,這雙鞋也是非常不錯的。前掌坡度的一個造型,面積夸張的防側翻角,改有的應有盡有了。而且和一代最大的不同是,之前一代有很多朋友反映說,因為這個前掌外側的tpu是貼上去的,很容易開膠容易斷,可這次是直接延伸出的外底,一體性是更好了的,就完全不用擔心它的一個耐用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