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首先包裹整體都沒問題,除了鞋型匹配之外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個前面偏長偏尖,所以鞋帶前方盡可能拉緊點的,不然有可能會戳到大拇指。第二個后跟的地方偏硬,一定穿厚的或者有腳踝加厚的高幫的籃球精英襪。短襪、薄襪子不要嘗試。最起碼中筒襪好吧。否則容易磨腳踝和后跟跟腱。就算要穿你也磨合開了再說。不過有一個做的不錯的點就是沒有不跟腳的體驗,這一點對于后衛鞋還是蠻重要的。
鞋面支撐沒有問題,側向那個車燈一樣的材料貼合可以給到很不錯的外側鞋面支撐,整體的支撐強度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足弓處的支撐非常到位,這一點是值得夸獎的,不過內收和上翹加上窄楦對于扁平足的朋友懂的都懂了,要么勸退要么你試穿以后再決定。
中底性能
整體腳感偏硬,試穿時候靜態的場地感不明顯,也就是腳掌后方到后跟在靜態的時候沒有什么場地感的同時還偏硬一點。這一點試穿的話需要走動或者跑動跑動才會有其他的感覺。
當你跑起來或者運動狀態下的時候前掌的前半掌屬于場地感非常明顯,腳感在發力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反饋,但是對于體重小或者腿部力量不足的朋友來說會更多的偏硬一點。這里大家自行留意哈。
后跟的腳感偏軟韌,軟度比前掌明顯。調整密度的Q彈超還是有一定的反饋和回彈在的。畢竟也是個超臨界的科技。
除此之外整雙鞋的滾動感很明顯,特別是前掌發力突破的一瞬間,滾動感和前掌的反饋相結合,能有一個非常好的啟動速度,不會感覺到任何拖沓,非常適合突破。
緩震對于80kg以上會震膝蓋,對于75kg以下的會比較合適一些。因為整雙鞋的密度較高,所以需要一定的小腿肌肉力量才能完全適應這樣的緩震屬性。
另外建議壓壓馬路踩開下整個中底以后再去實戰,這樣的話體驗會更好一些。實話實說這次Q彈超的整個密度真的調整的會高了一些。
外底性能
首先這雙鞋,我真的真的真的強力的不推薦你去打內場。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個整個外底的紋路比較粗,所以內場就算灰少的情況下也會有一定可控的滑動范圍,第二個鞋底的硬度很高約為68,所以肯定是更適合外場的。第三個點是這個鞋底的紋路變成也有細小的紋路吸灰也會比較明顯。所以內場不建議大家選擇,其次有灰塵的內場更加不建議。
然后這雙鞋的外底適合的場地就是非常符合市場定位和需求的那種了。外場粗糙的水泥地以及粗糙的塑膠場地。
另外這雙鞋的外底后跟也是做了紋路的上翻并且是整個后跟向后延伸的一個弧度,以此來增加整雙鞋的向前滾動的力,對與一些后跟發力向前突破的動作來說是可以提升滾動感和蓄力突破的一個設計,能更快更響應運動時候的突然啟動。
安全性能
抗扭在中底Q彈超衰減之前沒有任何問題,彎折點也是被這塊外側獨立的支撐模塊所限制,不會產生過渡的形變,但是在Q彈超衰減一個,大家注意一下彎折的點會出現兩處,一處在獨立模塊的前方,一塊在足弓的外側,Q彈超材料這里會有一定的彎折。從足弓內側看則沒有什么問題。所以抗扭上是沒有問題的。
防側翻我覺得不用多說了吧,前掌這一塊材料可以非常好的提供前掌的防側翻,簡直都快拉滿了。相對而言防側翻問題比較大的是在后跟,對比禪3來說后跟一樣是較窄的,而且后跟的外底也沒有加寬和上翻的紋路包覆以及紋路延伸,所以在一些接觸的后跟極限情況也也會存在一定的崴腳風險,不過好在重心比較低,問題不大。屬于有極端情況下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