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
最初,這雙鞋在外觀上給我的最大的感受是怪異。相對于Air Jordan XIX運了三層類似魚線編織而成的編織層將鞋面蓋住的鞋套和叫踝后的保護提環(huán)帶給我們的那種神秘之感,Air Jordan XIX SE則從更加適合實戰(zhàn)的角度的去掉了這個據(jù)說nike的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于毒蛇的華而不實的鞋套。
Air Jordan XIX SE的鞋頭的材料和形狀與與Air Jordan XIX 一脈相承,像極了Air Jordan XI,都運用了極具光澤的漆皮。在鞋后跟下方也繼承了Air Jordan XIX的血統(tǒng),一個銀色的飛人的Logo,具有類似鋁制品的金屬光澤,突顯大氣和高貴感。
舒適度
在NIKE引以為豪的AIR科技方面,這次整個XIX系列的球鞋都采用了全腳掌ZOOM AIR+后腳跟雙層ZOOM AIR的設計。后掌雙層zoom實在軟得可怕,前掌雖說只有一層zoom,不過也很軟幾乎到了影響啟動的程度了。穿著雖然舒服不過穿久了腳還是回感到酸痛,這種程度的緩震不太適合jordan,kidd這種滿場飛奔的后衛(wèi),似乎更適合那大前鋒。
Air Jordan XIX SE在移動和落地時都能明顯感覺到氣墊的回饋反應。后跟的雙層ZOOM AIR忠實貫徹了NIKE近來以腳后跟為穩(wěn)定中心來保護腳踝的設計理念,在落地時令我倍感舒適。另外需要提下的是,漆皮設計的鞋頭,在實際穿著中顯得較窄。選購時可能需要穿大半號的。
踝部支撐
由于鞋身設計得相對較窄,使得這雙鞋只要將鞋帶綁至適中的程度就能滿足我對包裹性的要求,再加上比一般MID更高出一點的鞋幫高度,使我腳踝的安全感倍增,即使我的腳型較瘦包裹也十分到位,十分舒適,特別是鞋舌和腳踝周圍很厚實,再加上加寬的大底配合大面積碳板讓鞋子穩(wěn)定性十足,跑跳起來十分放心。
Air Jordan XIX SE腳踝和后跟部分與XIX相比缺少了魔術貼的保護,但仍然能夠提供不錯的保護性。值得一提的是,XIX SE的鞋帶孔采用了與17 SE相同的設計,比較靠近兩側(cè)。個人覺得這樣的設計雖然犧牲了部分美感,但增加了包裹性。在外觀上做出一點犧牲也是值得的。
抓地力與耐磨性
大底由于采用了高低不同的雙層直角波浪紋的設計,摩擦力只能算一般。但外底采用了硬質(zhì)橡膠,增加了耐磨系數(shù),幾乎可以放心地將其做為外場球鞋使用(在橡膠場地和水泥地就不用說了,在內(nèi)場的抓地力也十分出色,即使地板有點灰,而且被汗水打濕了也沒滑倒過)。而且其鞋底雙層直角波浪紋的設計相當合理,在第一層磨損后,第二層依舊可以提供足夠的抓地里,而且外底橡膠強度很高,Air Jordan XIX SE可以是雙全天候的外場利器。
重量
由于比XIX SE少了那個相對實戰(zhàn)而言華而不實塑料纖維構(gòu)成的鞋蓋,相應的重量就減輕了許多。比XIX更適合在球場上戰(zhàn)斗。
實戰(zhàn)感受
是我第一次穿Air Jordan XIX SE這種全腳掌ZOOM AIR+后腳跟雙層ZOOM AIR配置的鞋子實戰(zhàn)。先說明,我習慣的是大前鋒的位置,但喜歡高位跳投和強行突破(靠第一步的步幅過人)及內(nèi)線的轉(zhuǎn)身單打,所以對前掌的彈性和后掌的緩震還是有較高的要求的,對于這雙鞋,前掌的單層Zoom Air氣墊在實戰(zhàn)中軟硬適中,可以提供很好的爆發(fā)力和助力,而后掌的氣墊組合似乎就“過于”豪華了,因為即便在像我這種輕體重的人慢速跑動中,后掌也可以明顯地感到下陷,一開始時不太習慣,后掌本身的高度和下陷的感覺讓我對Air Jordan XIX SE的穩(wěn)定性很是擔心,在實戰(zhàn)中做動作很是顧及,不過沒多久我邊習慣了這種感覺,加寬的大底配合大面積碳板讓鞋子穩(wěn)定性十足,隨著實戰(zhàn)的繼續(xù)我甚至開始喜歡上這種感覺了。
但在跑動時這雙鞋有一點還是讓我感到有點不適,就是鞋面頂端的邊緣會與小腿發(fā)生一定的摩擦,不太舒服,而且此鞋的鞋頭漆皮部分似乎有些脆弱了,才打了幾場球,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幾個細細的死折,很影響鞋子的美觀,但慶幸的是并未有開裂顯現(xiàn)。外底在實戰(zhàn)后并無明顯的磨損,Air Jordan XIX SE完全可以勝任外場。
總評:由于采用了相同的中底和大底設計,這雙鞋的性能和XIX基本相同,但它比XIX更適合球場。少了幾分華麗多了干練和實用。如果你希望你的雙腳在運動中獲得完美的保護,同時希望能有一雙吸引眾人眼球的球鞋,那么AIR JORDAN XIX SE就是你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