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干凈的場地抓地力不錯
雖然這樣寫好像有點招黑,但是Luka 1的抓地表現在干凈與不干凈的場地真的是天差地遠。測試Luka 1的期間正逢上海下雨非常密集的時期,我經常打球的場地之一就遇到反潮的問題,這時候Luka 1簡直是巨大災難,跟溜冰鞋沒兩樣,逼的我還是換上了亞瑟士。
但是一旦天氣好,場地有清理,Luka 1的外底,我手上這個配色是漂亮的螢光綠水晶底,抓地力甚至比我最贊許的亞瑟士外底有更暴力的抓地效果。
或許是我實戰測試期間場地比平時濕潤或是其他因素,我的Luka 1并沒有很嚴重的磨損。但這個配色配置的一方面是水晶底,另外一方面是刻痕沒有很深,我建議除非他對你來說不會造成購買力上的負擔,盡量不要穿他去外場磨水泥地。
(2)以輕巧后衛鞋來說,不錯的包覆與支撐
我一開始不想嘗試Luka 1的一個理由就是,他看起來實在有點單薄,我非常怕他會跟Zoom Separate一樣軟趴趴,男人怎么可以這樣呢。但事實上我是多慮了,Luka 1其實還算是強壯的。
首先看Luka 1的包覆性,整體還是更適合略偏寬一點的腳型,鞋楦雖然還是有內收變窄一些,加上半掌內靴的設計,腳踝周圍也有適當的泡綿加厚。但我在綁鞋帶的時候是會覺得綁不緊的,即便有著Flight Wire的配置,還是覺得腳在鞋內會有一點松動。
但如果強制要綁到死緊的話會感到勒腳,可能有跟鞋舌不是很厚有關。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超窄腳的話建議多試穿幾次感受一下這樣的包覆感是不是你喜歡的。
而說到支撐性,就是我有點小看它了。看起來單薄的鞋面,配置了Flight Wire之后強韌度就上來了,不會像他外表看起來這么薄弱。另外從鞋底配置的IsoPlate,作用有點類似FlightSpeed,有增強推進,啟動快速,以及足底抗扭支撐的作用,這應該也是我最喜歡這雙鞋的一點,啟動速度上確實可以感受到相當快速。
同時IsoPlate在前掌外側也有延伸至側面,也能增強一點側向的支撐力。其實仔細看這雙鞋,除了側面還有大水滴狀的支撐模塊之外,在中后段也有外底延伸像上包覆一部分,在鞋子內側也能感受到中底上翻的圍繞。配合后跟非常強壯的內置TPU,在鞋子的支撐上來說算是做到很完整了。
防側翻方面也能看到加寬的外底,我相信大部分時候都能感受到他的穩定度相當高。但是再一看,外底與鞋面的角度都快接近垂直了,而不是帶有任何的弧度的設計,是不是意味著如果不幸變向或落地時腳翻過去了,就會受傷更嚴重呢?當然我是沒有因此受傷,但我會有這個疑慮。
二、缺點
(1)我穿過最爛的Jordan品牌籃球鞋緩震,沒有之一
大家戲稱Luka 0.5的Zoom Separate,也是不久之前我寫過的鞋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雖然整體說不上非常優秀的一雙鞋,但直放的前掌Zoom緩震確實很有意思,場上效果也不差。不過就忘了他吧,在真正的Luka 1上面你甚至無法感受到有緩震單元。
官網說法是Luka 1搭載全掌型Formula 23泡綿,這個配置甚至在室內木板打2小時的球都會有一點震腳,更不要說在塑膠地,甚至水泥地,只要稍微跑跳多一點,都會對膝蓋造成很大負擔。當然我們也可以高情商的說,這雙鞋真是在貼地感與啟動速度方面有近乎完美的表現。
如果你跟我一樣,跑的多但跳的少,并且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室內木板實戰為主,那我覺得這雙鞋還勉強可以勝任。但凡你只要活動力強一點,打球場地硬一點,都要特別注意一下膝蓋是否可承受。
總結
我必須說只要是正常的腳型,除了我這種瘦腳之外,應該穿上Luka 1都會有比我更好的體驗感受。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超窄的腳型,我還是建議你穿其他款式吧。
拋開腳型,緩震這點實在是洗不白了。Luka 1的緩震真的是比我詬病多次的Gelburst 26更差,更沒有回彈感,真的是在塑膠地打球會讓我覺得對膝蓋負擔很大的一款鞋。
但是如果在室內木板場地,其實這雙鞋的配置是很適合我的,快速啟動,貼地感也不錯,接球投籃可以不拖泥帶水的完成。不過如果你還是需要一點緩震,或是跟我一樣腳真的太窄,還是考慮一下其他款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