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賽季,作為魔術隊核心的Dwight Howard,這位當今NBA最具爆發力的內線悍將在這一年間,從一位優秀球員成長到一位MVP級別的超級球星。也正是因此,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這雙“魔獸”新寵也比預想的更快來到我們面前。
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延續了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的科技運用和更加硬朗的鞋面設計相信已經得到了Dwight Howard,但究竟是否也能滿足你對球鞋的需要,我們還要從多方面對于這雙球鞋進行深層次的剖析。Dwight Howard對于Bounce技術的喜愛眾人皆知,與市售透明Bounce不同的藍色Bounce球鞋更是和大力扣籃一樣,成為了Dwight Howard在賽場上的標志之一。但是在總決賽中,一雙中底樸實的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LT確讓人們多少有些不習慣。相比之下,如今粉墨登場的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才是一雙真正適合Dwight Howard的強悍球鞋。
乍看之下,是不是覺得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似曾相識?沒錯,后跟Bounce部分的處理簡直和去年的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如出一轍。透明的Bounce模塊和TPU托盤可以算是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球鞋設計上的精髓。除了后跟中底部分,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在外底部分上也是一脈相傳,完全使用了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相當限度上節約球鞋制造中的成本,更是可以保障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有著與前輩一樣強大的外底性能。水波紋以及Non-Marking橡膠,無論是外場還是內場都是值得信任的。
不過等等,除了流淌著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的DNA,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還吸取了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LT的鞋面設計。盡管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LT是一雙尚未上市的新款TS內線球鞋,但是其側面巨大的三線Logo已經在上賽季季后賽中那幾場演出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特征如今被沿用到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身上。雖然相比之前TS系列球鞋在設計上的行云流水,由于三線Logo過于巨大和使用了橡膠材質,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在精致感上相對欠缺,但是倒也算是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人們深刻的印象。
盡管是一雙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和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LT的“準Hybrid”球鞋,但是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本身在設計上也是頗有講究的,尤其是在鞋面材質上。在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鞋頭部位,設計師采用了質感出眾的麂皮材質,在提升球鞋檔次的同時也相對避免了運動后褶皺對于球鞋美觀上的印象,只不過這種材質在實戰之后的清理問題有些令人頭疼。
而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鞋身區域則使用了類似不久前那雙adidas TS Lightning Creator Yin&Yang鞋面上那種合成材質,雖然質感偏硬,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舒適性,但是這種材質良好的強度可以提升鞋面在實戰中的穩定性。在加上貫穿球鞋后跟的PU革材質,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在物料上的運用還是頗為復雜的。這也讓我們更加期待它在實戰中的表現。
較為粗獷的鞋面和中底使得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看上去像主戰坦克一般強硬兇悍,但是當你踩入球鞋那一瞬間,你會發現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更像是一輛頂級SUV,在強硬的同時也具備令人滿意的舒適性。只不過這輛SUV的“安全帶”似乎有些過緊了,腳踝較為粗壯的穿著者或許會因此感到不適。 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是一雙性能出色的球鞋,這毋庸置疑。但是與此同時,較為專業化的設計,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在舒適性方面并沒有什么優勢。因此在上腳之前,我對于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舒適性并沒有太大的信心。
不過事實往往并不像你想向得那么簡單,例如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就是一雙十分舒服的球鞋,這要歸功于設計師們對于細節的處理。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舒適性一般的首要原因就是腳感偏硬,尤其是前掌部分,其過于帖地腳感與一般那些厚實的內線球鞋大相徑庭。而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腳感則回歸到了內線球鞋的傳統路線。它并不柔軟,但是中底厚實的填充物卻可以讓你踏實地邁出下一步。
你或許會覺得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中底厚度相比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并沒有明顯變化,但其實中底厚度的改變,通過外形是很難分辨的。此外,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鞋面上巨大的橫向保護帶所帶來的強烈壓迫感也是球鞋舒適性下降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情況,設計師在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上將保護拉帶由鞋面上轉移到腳踝部位,雖然這樣的設計較為保守,但這無疑大大提升了腳面的舒適性。
除此之外,久違的毛巾內襯雖然在噱頭上不及那些科技材質,但是其舒適性卻是任何材料都難以匹敵的。由于取消了鞋面綁帶,而且沒有內靴結構,但剪裁合理的內籠還是讓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對于雙腳有著不錯的貼合感。 美中不足的是,腳踝部位的保護拉帶似乎長度較短,尤其對于腳踝較粗的穿著者,保護拉帶似乎欠缺可調節的空間,甩來甩去也會影響球鞋的美觀。而且鞋面上的透氣孔設計似乎只是裝飾為主,由于內襯密度較高且填充物厚實,實際腳感還是略顯悶熱的。
在性能方面,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中歸中舉非常符合adidas近年來的風格,而腳踝處那根看似有些纖細的保護拉帶則讓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堪稱保護性最出色的TS鞋款。只是由于科技和定位的緣故,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廣泛性并不出色,適應人群僅僅是內線球員。 良好的第一感覺讓我對于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在真刀真槍實戰中的表現滿懷希望。由于是一雙針對于內線球員設計的球鞋,因此減震與保護更是成為了整個評測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系緊鞋帶,拉好綁帶,實戰開始了。雖然綁帶還是感覺有點緊,但這種壓迫感會讓你更快適應場上激烈的對抗。眾所周知,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身上這樣綁帶和魔術帖的設計往往是內線球鞋提升保護性最有效的設計,但是魔術帖的位置卻讓它經常被上“鞋帶殺手”的惡名。在受到嚴密保護的同時,你卻不得不忍受著體無完膚的鞋帶,印象美觀先不說,鞋帶的使用壽命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不過這一切不會成為你拒絕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的理由,由于使用了較為古樸的偏平鞋帶,魔術帖對于它的傷害會比對于圓頭鞋帶小得多。不過我們建議你還是不要通過實踐來驗證我們的理論,畢竟即便再人性化的設計,魔術帖對于鞋帶的傷害也是難以避免的。 強大的保護性是一雙內線球鞋的基本要求,但要成為一雙性能出色的內線球鞋,優秀的減震性能必不可少。
隨著現代籃球的發展,那些爆發力出色的內線球員已經成為了球場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像Dwight Howard這樣能飛善扣,籃板封蓋具佳的大號彈簧人對于球鞋的減震性能更是要求甚高。毫不夸張地說,Dwight Howard能否健康的上場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于他的球鞋能否緩解他落地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力。
Dwight Howard采用了后跟Bounce技術,這種出脫于a3技術的結構減震自從2007年的adidas Bounce Garnett 07上就被人們所熟悉,減震性能優秀。雖然這對于體重有限的我們,Bounce技術強大的能量反饋并不能充分地體現,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感受落地一瞬間時來自于中底的反彈。延續了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的外底設計依然值得信任,non-marking橡膠說明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是一雙“內外兼修”的實戰精品,不過看著純白的外底,似乎還是內場更加適合它。
這個測試過程中,除了出色的保護性和其他各方面的平衡表現,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作為一雙內線球鞋在重量上帶給了我們小小的驚喜。不過由于中底高度的增加所帶來的穩定性隱患,縱使adidas TS Bounce Commander 3對于內線球員而言已經趨于完美,但是其穩定性并不適合那些喜愛突破的外線選手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