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戰測評
舒適性
一雙鞋上腳的感覺很重要,我們都知道介紹中再牛的科技,配置再好的實戰鞋并不一定自己穿上就覺得舒服(比如戰士9和HD2015)而且我平日天天都穿球鞋的,所以對我來說舒適性是排第一。我的腳型很正常(腳面不高,前掌不寬,不是扁平足)同樣穿9碼,感覺很緊。(注意29同樣9碼看著很顯小但是穿著不會有擠腳的感覺;28很多人說偏小我穿9碼一點都不覺得小)所以
Air Jordan XXX測評的鞋是9.5碼,個人覺得很合適,最后會給大家購買建議。穿上Air Jordan XXX的感覺就是柔和,鞋面貼合很舒服后跟延續了前作,后跟腳踝處厚實的海綿,上腳完全沒有任何壓力,第一次穿了一天,簡單的跑動運動,下午逛街一天下來感覺很棒,有種不想脫的感覺舒適度上兼顧了運動和生活的需要,只要配色得體,上班什么的沒問題,織物鞋面透氣性也比大部分aj的塑料鞋和皮面鞋要好。
穩定性
這方面會更偏向于真正的實戰。首先我們來看包裹,如果球鞋不能很好的包裹雙腳就不要談中底的穩定了。前面系帶系統用了FLIGHT WEB FIT,這個不算新鮮,表現中規中矩。奇怪的是最上面的鞋帶孔不是一個孔,而是與鞋身縫合了,一旦拉緊腳踝包裹效果卻比預料的好很多,配合經典的內外側不對稱鞋幫設計讓我感到滿滿的安全感。
其次就是保護性,這里我重視的是抗扭轉和防側翻。從抗扭轉的角度來看,穿過29的朋友知道,29中底外側用的是硬質的tpu在前掌的兩側和后掌的一圈,摸上去就硬硬的,感覺保護性可能是強一些,而XXX把這個部分后掌外側完全改成了PHYLON。我個人認為實戰方面真的沒有任何感覺。關于中底的抗扭轉沿用了tpu托盤一點變化都沒有,所以我覺得抗扭轉與前作沒有差別,關于碳板到底好在哪?為什么正代不用碳板了?(這些問題解決了好幾年了,可以參見其他專門寫碳板材質分析大神的帖子)從體驗上看,雖說抗扭轉硬度碳板肯定比tpu好,可是要是從追求輕量化的角度,tpu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從防側翻的角度看中底前方側面有一塊星云圖案的tpu,大家都覺得美,可是29就有只是人家比較低調,低調并不是不存在啊。可我卻覺得防側翻XXX好于29,因為鞋面的織物韌性強于29尤其是編織物鞋面和中底連接處,29鞋面太軟,感覺韌性不足。我的29甚至這個位置有點開膠了。可見雖然我沒有因此受傷,但是像我這種喜歡變相的選手時間久了還是有點hold不住。
最后是抓地性能。我一般都是外場塑膠地而且經常跑位擺脫,急停投籃,變相突破,我費鞋明顯前掌磨損更多,所以優秀的抓地對我來說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從28開始,我喜歡上了這種前掌重心略高的感覺,對我這種投手風格簡直是完美搭配,可是28的問題也比較多雖然我的沒有鼓包但每次打球都心有余悸啊。都有點不敢發力,而且紋路很軟,確實有其前掌邊緣部分并不耐磨。29的話難道你沒看見鞋上專門掛了個牌牌么?。明確告訴你只能打內場,言外之意我不多說,反正我的水波紋好多已經趨于平靜了(不過防滑效果是真好,指哪停哪)。XXX的外底花紋是一句話來的,和中底外側一樣,所以屬于不規則的類型,可是效果真的是棒。在大內蒙風沙這么大的外場塑膠場,急停和變相能聽到“吱吱”聲,除了心疼還是心疼啊。(別問我為什么不分析耐磨性,沒必要)。
緩震性
之前就說過真的很喜歡zoom air,想把經典的鞋款橫向對比奉獻給大家,可是實施起來發現真的太復雜,這里面就不多對比了,就把這種flight speed新型和傳統zoom比較一下。首先必須提到flight plate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系統,真的讓我覺得自己能跳的更高,實戰太爽,但是弊端大家都知道,鼓包什么的太血腥,耐用性很是問題。于是2.0版的調整的前掌氣墊的位置,并且改變了中底鏈接前后掌zoom的方式,但是取消了后掌的zoom,想問后掌沒有zoom了你連接的是什么。說實話真的不知道汀克爾葫蘆里什么藥,難道又是為了減輕重量?那后跟就打算一直用PHYLON,希望早日給個交代,我認為從flight plate變成flight speed就是因為后跟處取消了硬質的tpu支撐直接上PHYLON,所以穿上讓人感覺更加柔軟有韌性。
可能反饋也會更快所以叫了speed,那這種zoom和傳統的zoom有什么區別呢?好多實戰鞋都是前后分掌zoom,為何我要買一雙只有前掌有zoom的鞋?Nike沒簡配前很多鞋款都有zoom,但當年大家沒感覺,現在簡配了,回頭看看總說某某鞋款良心之作,可你問問當你實戰的人它真那么爽么?不是有zoom就有你聽說過那種zoom的“踩屎感”或者“巨彈”,zoom也分好多種,而且真正能把它發揮到極致的鞋款不多,XXX敢自居“實戰之王”(撇開價格因素不談)就是因為它把zoom的腳感做到了極致。什么是極致?我認為就是穿上走路有感覺,穿上打球很給力。有些zoom不適合走路,如16.5,前掌大zoom,走路多了足弓好酸,一打球,感覺好彈。可是打一會兒又覺得酸(當年很多鞋款都有這種問題,所以有人說穿zoom打球多了足弓酸痛)28看著好牛可是也有這個問題,足弓處完全是空出來,前掌又太彈,走路久了太費勁了。可是到了XXX就不會,不僅是zoom的位置,氣壓,都是恰到好處,也難怪汀克爾說之所以沿用29的底子是因為“它是Air Jordan系列最出色的緩震系統”。
總結:后掌沒有zoom或者任何新科技讓我覺得心里很空,畢竟前掌減震更常用并不代表后掌不需要減震。可是,當你穿上30去實戰,又確實夠用,這種感覺就像是人本來要八分飽覺得滿足可它偏偏是六分飽,問你還餓嗎?你吃飽了,可是心里總是空落落的,若有所失。
二、購買建議
優秀的籃球鞋也穿過不少了,作為XXX從各方面的表現來說都是建議購買的。從可辨識度上,我在外場測評的時候,初中的孩子都知道我穿的是XXX,可見雖然沒有明顯的大logo可是品牌辨識度卻相當的高。從相同價位的鞋款對比上,ZK11(1599)個人認為和XXX一樣顯得缺乏誠意,可從配置上來看還是XXX略勝一籌(只是略勝而已),LBJ13(1599)總讓人覺得不是一雙后衛鞋,感覺流暢性差一點。XXX1699的價格會讓好多人覺得虛高,我之前也持觀望態度,可是慢慢的發現原色開始漲價,大家都知道AJ漲了價再跌的可能性并不太高(至少短時期內,比如一年以后會不會由于貨量大跌倒一千出頭我也不敢說),經濟條件寬松的兄弟現在原價入其實也不會虧,和我一樣等著神龜全明星配色的兄弟,預計這個配色發布不會太早,會不會玩兒限量?我覺得不限量也得加價,畢竟是萬人迷,畢竟鞋市現在全民炒鞋。不如先買一雙去實戰。耐用性建議三雙左右輪換,會使用的更久一點,對于沒有穿過29,在這兩雙鞋猶豫的兄弟,建議買30。
三、優缺點
優點
(1)Air Jordan XXX,我個人認為最大的提升是鞋面對腳趾的保護,我急停和投籃都比較多,別人的腳往哪放我咋能知道,被踩腳的鉆心的痛哪個球友沒有,29鞋頭保護實在是太差,沒有任何加強基本等于直接踩腳上,Air Jordan XXX美麗的3m鞋頭上的密集凸點硬度不如漆皮,但是明顯是有保護效果的,本人非常愛惜球鞋,多年來練就了躲別人踩的功夫,可是還是被嚴重的踩了兩次,一次對手,一次隊友。雖然保護住了腳趾可是密集白色凸點部分會被劃破,劃臟,影響美觀。
(2)鞋內防滑,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幾年Nike鞋墊越來越不走心了么?不僅用料一般(10年左右高端鞋款都是O記鞋墊)而且質量很差,我的M11沒有實戰幾個月鞋墊上那層破布就快磨掉了,撕下去就直接襪子踩到泡沫材料上了,實在惡心。有些鞋款比如上周讓我崴腳的大眼睛,前掌較寬總覺得前掌在里面晃蕩,鞋內防滑太差。可是XXX鞋墊上雖然沒有logo,有的還是抽象的名言圖案,有點像立體潑墨的效果,防滑效果卻不是一般的好。強烈希望以后多用這種技術。畢竟就算你給我印個logo出去走一圈路就磨掉了并沒有什么亂用。而且鞋跟后部延續前作大部分的海綿,讓腳在鞋里一動不動,穿上感覺像是量身定做的。
(3)防滑,完全是太滿意了,不解釋各種地面隨意“吱吱吱”。
(4)后跟保護,感覺是類似tpu的后跟,實物到手上發現是編制材料,很擔心它的保護性是不是好。可是用力掰一下發現這只是一個表象,里面固定的tpu一定很厚實。
(5)腳踝保護,個人一直喜歡穿低幫鞋,鞋幫太高影響腳踝的靈活性,可是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我上周就又踩到別人腳上崴腳了。Air Jordan XXX這種內高外低的設計在拉緊鞋帶以后不會影響外部腳踝變相的靈活性,但是內側又僅僅包裹,汀克爾的好多設計都這樣,我很欣賞這樣的設計。
缺點
(1)鞋面的耐用性和耐臟性,看到幾位同樣實戰外場的兄弟鞋面第一個鞋帶孔和側面tpu和鞋面連接處已經撕裂了,本身就說明編織鞋面到底如果技術不繼續突破還是無法勝任連續高強度的比賽環境,ZK11不是說已經可以有塑料纖維混織到編織材料當中,希望能夠繼續研發,不然,鞋面始終是軟肋。不過話說回來,鐵腳大哥穿啥都一樣,反正我自己實戰鞋是有輪換的,抵著一雙鞋穿壽命肯定受影響,當然這是對天天打球的兄弟的建議。
(2)耐磨性,這個簡直沒有說的必要,尤其像我這樣天天塑膠場的人來說,我只能說耐磨性是相對的,通過實戰,我真心覺得水晶底并不都耐磨,XDR也不是真耐磨,還是那句話,要想提高鞋的壽命要多輪換,多清潔(土豪隨意)。XXX耐磨性在我看來不差,但只是不差,時間長了一定會磨得一句話也看不到了。
3.關于鞋帶,鞋帶孔的設計在我看來可能美感上比鉆個洞要強,可是作為實戰黨,確實感覺不踏實,鞋帶系緊了隨著打球摩擦會不停摩擦,生怕時間久了就摩擦出事兒來,而且從實戰角度講不喜歡塑料鞋帶頭,因為重量較大,所以打球時間長了很容易開,這個細節我還是比較在乎的。
最后是尺碼問題,很多人說正常碼就行,我個人42.5 ,43都有。我認為自己的腳很標準,之前很多大家說偏碼的鞋我都還正好,可是這雙包裹太棒,棒到穿久了夾腳,所以實戰43完全感覺量身定做,而且從外觀來看真的外長差距不大,只是前掌寬度明顯43寬一點,在這兒給大家做參考,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