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旋轉上旋是個基本功,尤其是用橫板的,與直板對抗會取得先機。也可以這么說,直板在業余界之所長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因為橫板反手拉不起下旋,所以直板毫不吃虧。
其實下旋球好拉,練不好主要是方法不當,犯了隔著鍋臺就上炕的錯誤,也就是說,你還沒走穩呢,就急著模仿劉翔跨欄,當然會摔跤。
所以,練習拉下旋,先從“爬”開始。
我們都知道,下旋球觸拍后,有“沿著球拍向下滾的趨勢”,我們如何能讓球向前走而不是向下呢?很簡單,你把球拍后仰,類似搓球的板型,對準球的中下部向上托(注意不是搓球),由于你調整了板型,這個球就會向前走。
所以,練習“爬”的要點,不要發力,板型后仰,向前上輕托,這種托球,想下網都很難。多找菜鳥比賽,通過他們,把這個技術練熟(你能找個陪練喂多球更好,打發球機也行)。能輕松的把球托過去,不失誤,能根據來球旋轉,自如控制托球的力量,過網不冒高算是達標。回球雖然沒有殺傷力,但沒關系,你正在為自己培養強大的殺傷打基礎。(其實這一步練熟了,稍加改進就是翻挑)
下一步練習“走”
在“托”的基礎上,擊球點向上移一點,觸球瞬間板型幾乎垂直,觸球的“赤道”位置。和托不同,托可以不加摩擦,但這個時候你必須要加點摩擦。這一步有點難度,難在撞擊和摩擦的掌控,撞擊太強,出球的速度就快,容易出界。所以,要練習這樣一種手感:快速的摩擦+輕微的撞擊,過去的球是個短弧線,雖然速度慢,但帶有一定旋轉,類似反手的小加轉,一搬業余選手防守起來也有一定難度,帶有一定殺傷力。
“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階段最重要,也最耗時。這一步練熟了,你對球旋轉的理解和手感會有個質的提升,下一步練習“跑”,就容易得多。
觸球瞬間稍稍壓板,擊球點在赤道稍稍靠上。由于你壓板了,向前,上帶必須要加強摩擦,撞擊的成分視來球起跳的高低而定,如果球和網子差不多高或低于網口,必須要減小撞擊,配合強摩擦才能制造拋物線。如果球高過網,不用拋物線,下砸的直線即可。取決于你的調節和手感。(撞擊越多,軌跡越趨于直線;撞擊越少,軌跡越趨于弧線)
關于擊球時機,最好是上升后期或最高點,下降期難度較大,這和拉上旋是有點區別的。
拉下旋大體上有這么個規律:越低的球或越轉的球,應該越亮板,或者說板子越后仰,觸球點越靠下;反之,越壓板,觸球點越靠上。無論什么樣的下旋球,都可以是強摩擦,而撞擊的成分視來球高低和旋轉強弱而定。
練習時呢,有個矯枉過正法。什么意思呢?拉下旋,失誤有兩種,下網和出界。下網很容易,不會打球的人也能輕松下網。但拉出界,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所以,你即使是失誤,不要下網,要讓它出界,如果你總下網怎么辦,告訴自己,寧可把球拉到天花板上也不要下網。經過千百次的出界,你就會知道如何調整手感,將球拉到對手的臺子上。
最后,遇到又低又轉的下旋,或者自己身位不舒服,沒來得及引拍或者拔不出手,不要硬拉,不要輕易自殺,不要以卵擊石,說明對手控制住你了,搓一板或擺一板過渡一下,保證自己活著,然后伺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