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沒有殺球的機會不宜殺。
確切地來說,由于要兼顧全場,擊球時人總是盡量想法以拍子夠球而人盡量保持不遠離中央,但
殺球需要人移動到球后面才能有效擊球,所以大多數到位的后場球如果強行殺那么無非是兩個結果:一是殺完后人回不來,屬于孤注一擲型,只求一拍殺死(但此情況由于擊球點較靠近后場,很難奏效);另一則是加大腿上蹬力和跑動速度,快速搶點殺球后快速回中心,但這種打法對體能要求實在是太高,從沒有見過業余的球員能夠在一局的比賽中始終保持這種體力的。所以真正殺球有用的時候大都是在對方出半場平高球或者不到位的后場球,由于距離中心近,殺球后回位較快,可以從容銜接下一拍,所以這樣的機會球出現后盡可以放心地殺,殺完還有后續招數,是很穩定的打法。
其次,第一拍殺球的作用在于調動對方離開中心。
由于有了前述的原則,殺球后自己的位置一般都不會太差,所以一旦出現機會球,第一拍就該直接殺離對方較遠的空檔。看上去接殺和接劈吊球類似,只是跨步伸手一托,但不同在于,接殺的一步由于要應付非常快速的來球,跨出去的速度就較高,因此回位也就比接吊球要慢,而回過去的球和接吊球時回球的速度卻沒有太大不同,此時進攻方跟進在網前搶點擊球時,接殺方的位置就還沒有回到中心。這時進攻方的選擇就很多了,往遠角推或者勾都足以使對方進一步疲于奔命,而且空檔越拉越大。
最后,殺球的角度向下為宜。
落點靠后的長殺雖然漂亮,但由于飛行路線長,對方的反應時間較多,容易回,位置好的還可以用抽擊對角來還擊。這種殺法主要的缺陷在于出球較平,對方即使被動擋網,回來的球也同樣較平速度較快,擋輕了球回來慢一點,擋重了球回來快一點,對于殺球方并沒有什么太好的進一步進攻的機會。而向下的殺球由于向下的角度較大,落點靠前,擋輕了不容易過網,擋重了立刻球就向上飄起較高(這和正手發網前的情況類似),殺球方就有足夠的時間上前撲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