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醫學專業出身的,但憑經驗大致還是可以知道人體的主要關節。包括手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腰椎關節,胯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腳趾關節。是否還有更詳細的劃分,暫且還不知道。就此討論,在羽毛球發力過程中,哪個關節是最重要的呢?千萬不要說都重要這樣的話,雖然這是真理,是一句大實話,但我們現在討論的卻是“最”,哪個關節最重要。
力量的來源無疑是肌肉,擊球所產生的力量并不是某一塊肌肉,而是很多肌肉的合力。這種合力只有通過關節協調積聚在一起,才能實現力量的爆發。我們想想,無論是蹬地產生的力量,腰腹產生的力量,胸肩部分產生的力量,通過膝關節,腰胯關節和肩關節等最終要傳遞到哪里?
很多人說肘在
羽毛球發力中是最重要的關節,那么是肘關節嗎?如果是,主要的力量就是通過小臂傳遞的,但我們看視頻,看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賽,尤其是現在的羽毛球技術發展趨勢,力量瞬間爆發幾乎都是從手腕突然出發的。
這就是說,肘關節并不是力量傳遞的最終結點,而是手腕。腕關節才是左右力量匯聚的最終歸宿和擊球瞬間爆發的起點。小臂通過肘關節發力,力矩是優勢于腕關節發力,但同時增加了出球的延時性,隱蔽性也遠遠不及腕關節。
唯一讓我們擔心的就是腕關節幾乎沒有力矩,僅僅是手掌那么長一點點,力量傳遞會不會遠遠不足?其實我們錯了,雖然手腕傳遞力量似乎沒有相比肘關節那樣較長的力矩,但是我們談論的是羽毛球,而不是乒乓球。羽毛球拍子和乒乓球拍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長長的中桿,這就是手腕最好最長的力矩。
也因此,乒乓球恰恰主要是以來小臂發力而不是手腕,和羽毛球形成很有意思的,相似而又完全差異的主要的發力模式。可惜我們不懂得腕關節的結構,否則將它的結構和肘關節的結構作以比較,就能明確它更具有的爆發性,靈活性,韌耐性了。
真的,腕關節才是羽毛球發力最重要的關節。不是之一,是唯一。因為唯一,我們并不否認其它關節在發力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同的球,還會用到不同的發力部位。比如重殺要多借助肩關節處匯聚的力量,劈殺,點殺則多借助肘關節處匯聚的力量,但無論是什么樣的球,力量最終都是要通過腕關節這里的。
有些球,腕關節可能“輕松放過”,并不再給它“加持”多少力量,但有些球,腕關節必須非常“霸道”的把所有力量匯聚周全,然后徹底干脆完整的爆發出去。
請不要小看腕關節,對它加強鍛煉,一定會讓你的羽毛球發力事半功倍。最后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我們這里強調了腕關節的重要性,但卻不能忽視身體協調發力的這個核心。對于整體發力來說,這是“本”,手腕是“末”。但就所有關節在力量傳遞過程的重要性來說,所有關節都是“末”,而唯有腕關節才是“本”了。
同理,啟發我們在步伐訓練中更重視腳掌和腳踝的訓練。對于步伐來說,小腿肌肉,大腿股四頭肌等等固然重要,但真正要實現快速的啟動,移動,歸根結底是需要踝關節來發力支撐的。其實這些并不難理解,古代武術中所謂的“三合”,其中第一合就是足與掌合,也就是腳踝與手腕要求在發力瞬間相互對應。
PS:根據自相似性原理,球拍拍面相當于我們的手掌,所以在擊打力量球的時候,無論在擊球前你的手背手心方向如何,但在擊球瞬間,手背必須和拍面一致,即手背和拍面在擊球瞬間最好控制在一個大的平面內,這樣出球力量損耗最少。
因此,如果想使你的出球具有更多更大的隱蔽性,擊球之前手掌隱性平面最好跟出球方向不同或者相反,便于迷惑對手。這也正是羽毛球技術中擊球瞬間小臂內旋外旋的奧妙所在。小臂旋轉帶動手腕發力不僅僅是一個旋轉力矩的問題,還有增加增大擊球隱蔽性的作用。
最后,再解釋一下什么叫手掌隱性平面,其實就是手背切平面的意思。這里還引入一個小發現,就是反手的時候,大拇指指肚按在拍柄上,也可以將其對應球拍拍面控制擊球線路和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