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威壓把你吊在空中,你的重心在空中也調整得非常穩定,那么,那么什么呢,那么一只羽毛球向你飛來,給你一把球拍,世界上最好的球拍,并假設你的技術動作非常標準,接近完美,那么,結果會怎么樣呢?我不大清楚,因為要實驗才會看到真實的結果。
但我可以憑借經驗想象到,在你擊球的瞬間,球和你彼此一定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即你對球產生的作用力會和球對你的反作用力在空間抵消;再假設你的背后是有依靠的,你不會向球相反的方向位移,那么你最球的作用力一定會大于前者;第三個假設,你的腳下還是有支撐的,你不但不會向球相反的方向位移。反而在擊球瞬間是迎著球向前的,那么,這種情況下你對球的作用力是最大的這是誰都可以想象到并肯定的。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擊球瞬間的原動力無疑是來自腳下的,沒有腳下的蹬跳,任何擊打都是缺乏根基的。可見,擊球瞬間的蹬地,蹬跳,蹬跨,包括啟動瞬間的蹬地那都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啊。之后,就是借助我們身體的剛性,柔韌性和協調性的問題了,看你用自己身體的特性能把你蹬地的原動力傳達傳遞出來多少給你的球體。
身體的剛性中包含著柔韌性,同時身體的柔韌性中也包含著剛性,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的。在發力過程中,柔韌性主要是用于傳遞力量的,剛性則主要是用于力量瞬間的爆發的;進一步解析,關節更多是為了傳遞力量,發揮柔韌性作用,但同時又不可或缺的在爆發瞬間發揮它的剛性作用,比如制動。肌肉更多是產生爆發力量的,瞬間釋放某種剛性的特質,但在力量爆發前卻要盡量的柔韌和柔軟,也就是盡量的放松。
擊球發力說到底就是兩張弓,對能量的積蓄和釋放。一張弓是橫向的,從我們的左臂到右臂,雙肘是這張弓的兩端,左肩和右肩是這張弓積蓄和釋放能量的主體和關鍵。另一張弓是縱向的,主體就是我們的脊椎,它的一端是尾椎,另一端本應是頸椎之下我們脊椎的上端,但在我的體會中卻不完全是,相反覺得是我們右肩的肩背。你體會下看是不是。如此,兩張弓就有一個交匯點,這就是我們的右肩。可以想想,右肩在擊球發力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兩張弓的蓄力來自于我們瞬間的蹬地或者蹬地起跳,它的傳遞與釋放借助的就是我們身體這兩張弓的剛性,柔韌性和協調性了。橫向的弓產生一個擺速或者說角速度,縱向的弓也產生一個擺速或者說角速度,兩個角速度在右肩處疊加,通過大臂的傳遞,導致右肘有一個高速的擺動,從而帶動小臂在瞬間快速內旋伸展,完成發力擊球。當然其實手腕剛柔相濟的輔助作用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