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TP歷史上最高的三位球員一同在孟菲斯公開賽的賽場上亮相:6英尺10英寸(2.08米)的伊斯內爾,6英尺11英寸(2.10米)的卡洛維奇和6英尺11英寸的奧佩爾卡。而他們也絕對不是巡回賽中僅有的幾位巨人。一同參加孟菲斯公開賽的還有6英尺5英寸(1.95米)的布朗,6英尺6英寸(1.98米)的奎雷伊和6英尺8英寸(2.03米)的安德森。
無論在男子網壇還是女子網壇,現在的職業球員都要比25年前的球員高。高個子球員接管男子網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個趨勢也同樣延伸到了女子網球。盡管這些難以擊敗的高個子球員身上有很多爭議,但也只有少數幾位巨人球員能真正走上頂尖。
主要原因在于身高是把雙刃劍。身高可以為高個球員的發球帶來優勢,但發球只是網球的一半。而在接發球時,至少對男子球員來說,過高的身高變成了一個劣勢。但是高個球員的接發表現總體來說也在提升。如果一位新生代高個球員想要向德約科維奇或穆雷發起挑戰,那他必須能夠像他們那樣接發。
量化身高對賽場表現的影響并不容易。但看看目前的世界排名,你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高個子有利于打網球。現世界排名前100的男子球員身高的中位數比1990年高出近一英寸,前100的女子球員則高出1.5英寸。“巨人球員”,指那些身高超過6英尺5英寸(1.95米)的男子球員和身高超過6英尺(1.83米)的女子球員,在前100中所占的比例也有顯著提升。
身高帶來競爭優勢的另一個證據是身高越高,排名提升得更快。在2000至2009賽季排名前100的青少年球員中,那些未來的“巨人球員”一般排名中段。但在轉入職業網壇四年后,男子球員中“巨人球員”的平均排名比其他球員高上127位,女子球員中這一數據也有113位。
可以說,較高的青少年選手的職業生涯前景更加光明。但這個優勢是否也體現在排名前100的職業球員中呢?身高排名前列的球員能否在排名榜單中也躋身前列呢?
對于女子球員來說,顯然是的。從1985年到2016年,還是參考中位數這個在統計學中擁有重要意義的統計數據,排名前10的女球員身高的中位數比排名在11-100區間的中位數高1.2英寸(3厘米),“巨人球員”也贏得了許多有分量的冠軍,她們在TOP100球員中占的比例只有6.6%,卻贏得了這期間15%的大滿貫冠軍,這其中包括達文波特,莎拉波娃和大威廉姆斯這樣的網球巨星。最近一位奪得大滿貫的“巨人球員”是穆古拉扎,西班牙新星在去年法網決賽的表現令人記憶猶新。
但在男子網壇中卻不是這樣。從1985年到2016年,排名11-100位和排名前十的男子球員身高的中位數相同,都是6英尺0.8英寸(1.85米)。
在這期間,“巨人球員”中也只產生了三位大滿貫得主(2.4%),分別是克拉吉塞克,德爾·波特羅和西里奇,而“巨人球員”在TOP100球員中的比例為7.7%。可以說,高個女球員表現超群,而高個男球員則相對平庸。
為什么這些高個子男球員表現并不突出?一個主要原因是,身高給他們發球帶來的優勢被給接發球帶來的劣勢抵消了。在比較2011年以來TOP100球員的總得分情況后,可以發現“巨人球員”的接發球劣勢和發球優勢一樣明顯,這最終導致他們的總得分和普通球員幾乎沒有區別。
更高的球員發球更好有兩個原因。首先,他們的高度可以讓他們在不失誤的情況下改變球路以更刁鉆的角度發球。更刁鉆的角度也給發球帶來更強烈的旋轉。如果一名身高6英尺的球員想要和那些“巨人球員”以相同的角度發出時速120英里的發球,他需要站在底線內超過3英尺。
其次,較高的球員手臂更長,允許他在發球時更快地抽球。物理知識告訴我們,扭矩和杠桿臂的半徑成正比。更長的手臂意味著以更大的力量發球。而手臂較短的球員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先天不足”。前TOP10球員安德森是ATP歷史上最高的幾名球員之一,他就曾經表示:“我像德約科維奇那樣移動,可比德約科維奇像我這樣發球容易得多。”
有些人會認為身高優勢在接發球方面同樣可以體現,因為更長的手臂可以提供更大的擊球范圍。今年19歲的奧佩爾卡已經和巡回賽巨人卡洛維奇一樣高,布拉德·吉爾伯特認為“他肯定會成為網球歷史上最高的球員”,他就曾經表示自己的身高給他帶來了更長的救球距離。“我的救球距離比一名普通的網球運動員長得多,比起他們我能再夠到幾英寸,這在網球中可是相當多了。”
但吉爾伯特和網球評論員賈斯汀·吉梅爾斯托都認為高個球員的身高會給他們的接發球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他們的高重心損害了他們的移動能力。
如果一名“巨人球員”能夠像德約科維奇,穆雷,費德勒或者納達爾那樣移動,吉爾伯特認為他將不可阻擋。“如果你身高6英尺6英寸還能夠像這樣移動,那么你將主宰網壇。”
有趣的是,女子比賽中一些最好的接發球員——比如阿扎倫卡(6英尺/1.83米)和莎拉波娃(6英尺2英寸/1.88米)——都在女子球員中身高排名前列。為什么身高沒有給她們的接發球帶來影響?比亞利克就此采訪了三位女球員——5英尺11英寸(1.80米)的博斯露,5英尺10英寸(1.78米)的布雷迪和5英尺4英寸(1.63米)的維克里。她們提到了兩個主要原因,首先,女子發球比男子要慢,而且旋轉也更少,所以她們有更多的時間彌補移動上的不足;其次,男女球員都在同一片場地上打球打球,女球員中的高個子放到男球員中只是平均水平,而這個身高有利于接發球,無關性別。
“沒有哪位女球員身高7英尺。(2.13米)”布雷迪說。雖然她在女子球員的平均身高以上,“但我可沒有奧佩爾卡那么高。”
高個子球員接發不利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他們在訓練時更多地注重發球,這加劇了他們在比賽中向發球環節的傾斜。“長得高對發球有幫助,你可能會更傾向于專注于發球局。”卡洛維奇在采訪中說道。“矮一點的球員沒有那么強大的發球,所以他們在接發上下的力氣更多。”
以現役所有曾打入前100的“巨人球員”們為分析對象,通過比較他們的發球及接發球得分率的進步速度,我們可以印證以上的觀點。他們的發球得分率比八年前增加了約6個百分點,而接發得分率只增加了約1.5個百分點。作為對照,德約科維奇的接發得分率一直在穩步提升,從2005年的36.7%提高到了2016年的43.9%。
而當高個子的男球員取得突破時,一般是因為強勁的接發表現。兩位身高6英尺6英寸(1.98米)的大滿貫冠軍德爾·波特羅和西里奇分別在09美網和14美網提升了自己的接發球表現。德爾·波特羅09美網整屆賽事期間贏得了44%的接發球分數,而他那個賽季的平均接發球得分率為40%。
在五年后的美網,西里奇贏得了41%的接發分數,而他14賽季的平均接發球得分率為38%。并非是對手太弱導致接發太強,他們奪冠之路上的對手也是他們整個職業生涯的老對手。
“這種壓力很不尋常,你在面對一個發球機器,而他在發球和接發上同時施壓,”吉梅爾斯托說。“西里奇就是這樣贏得美網的。這也是每次與德爾·波特羅交手都要面對的挑戰,除去發球他能打的很好,當然他的發球也很好。”德爾·波特羅和西里奇強勢的接發球表現都可以排在2016賽季男子網壇的前七位,加入德約科維奇,納達爾,穆雷,5英尺11英寸(1.80米)的戈芬和5英尺9英寸(1.75米)的費雷爾的行列之中。但兩人都再沒能重返大滿貫決賽,德爾·波特羅一直在與傷病作斗爭,西里奇的狀態也起伏不定。
而“巨人球員”的接發球表現決定了他們在排名榜單中的位置。上賽季年終前十中的“巨人球員”平均發球得分率為67.7%,排名在11-50位的“巨人球員”這一數據為68.1%。這幾乎沒有差別,后者甚至還高一些。但他們接發球表現的差異卻非常突出,排名前十的“巨人球員”平均接發得分率比排名11到50的球員高出將近4個百分點。
如果一名“巨人球員”能保持接發球得分率超過38%的水平,他就極有可能打入世界前十。伯蒂奇和德爾·波特羅都做到了,拉奧尼奇也十分接近,這也是他在上賽季的溫網打入個人首個大滿貫決賽的原因之一。
目前還有幾位年輕的“巨人球員”擁有這一潛質,現世界排名18位的茲維列夫和排名48位的卡恰諾夫都身高6英尺6英寸(1.98米),這兩位不滿20歲的年輕人2016賽季的接發得分率都接近38%。卡恰諾夫令吉爾伯特印象深刻:“他身高6英尺6英寸,移動居然如此敏捷。”
其他幾位“巨人球員”最近也令人印象深刻。身高6英尺6英寸的維塞利在上賽季的蒙特卡洛站爆冷德約科維奇,他在2016賽季也贏得了將近36%的接發球分數。奧佩爾卡在亞特蘭大站打入個人首個巡回賽四強。去年溫布爾登的男單前10號種子中,大部分都輸給了“巨人球員”。德爾·波特羅在里約摘獲奧運銀牌,晉級之路上擊敗了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
但是從前十到第一又是另一個問題了。一名“巨人球員”有可能像其他頂尖球員那樣移動并贏得大滿貫嗎?目前這只能發生在籃球場上。“我們沒有一個打網球的高個子能像NBA球員那樣移動,”吉爾伯特說。“當你做得到的時候,就是你拿大滿貫的時候。”安德森也同意身高不是球員移動的障礙,“詹姆斯身高6英尺8英寸(2.03米)他能夠像5英尺10英寸(1.77米)的人那樣移動,這時他的身高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里面沒有什么負面的東西。”
奧佩爾卡在今年澳網從資格賽打起,連勝三場打入正賽,并在對陣11號種子戈芬時將比賽拖入五盤,他表示自己非常重視接發。“我一直用大量的時間訓練自己的接發。你看看我在健身房里做的練習,他們在增加我的肌肉爆發力。”
但他也指出“籃球運動員比網球運動員移動更好,更具爆發力”的原因在于他們的超強的肌肉強度,而這在網球中作用不大。“我不知道他們如何保持這種肌肉力量四五個小時。”如果把詹姆斯放在阿瑟·阿什球場的驕陽下一個下午呢?“很難說他們將表現如何。”
身高6英尺6英寸的茲維列夫也同意高個子球員面臨獨特的挑戰:“移動更困難,而且我認為提升身體素質也更困難。”但球迷都知道奧佩爾卡和茲維列夫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為頂尖球員。“茲維列夫——他可能是未來的世界第一,”吉爾伯特說。“他發球不錯,接發球很好,同時移動也很好。”而對于奧佩爾卡,“現在他擁有魔鬼發球。如果他能提高移動能力,或者提升接發水平,誰知道他能達到什么高度呢?”
“巨人球員”能否擁有德約科維奇或穆雷的接發水平還有待觀察。但擁有強大的發球是能向巨頭們發起挑戰的一個重要開端。正如奧佩爾卡所說,“每一英寸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