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出眾的它消除了實戰與出街的界限
PUMA Clyde Hardwood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更傾向于板鞋的外觀,它更像是一雙來自于上世紀70,80年代的籃球鞋,或者它就是一雙注入了籃球因子的PUMA Suede。當然,從它的名字我們就不難看出它的血脈來源,Clyde也是PUMA回歸籃球鞋款的支柱,不得不說,這雙Clyde Hardwood的顏值還是很讓人喜歡的,特別是我們用于測試的這雙粉色的版本,貫徹簡約設計理念的它,可以讓人很簡單的接受它的外觀,并且即使是在日常穿搭中也不會有著違和感。
對于復古風的延承是給鞋款最大的特點,保留傳統的設計理念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但是其在重量上的表現,卻并不能適應當今人們對實戰鞋輕質化的需求。
用料扎實使得偏重的重量成為了必然
當你拿到該鞋款后,親手感受它的時候你便不難理解它之所以有著這樣重量的原因,不夸張的說,該鞋款的用料是當下實戰鞋中少見的,織物,皮革,仿麂皮三種材質拼接而成的鞋面,在營造出色質感的前提下,保證了其本身的運動感。說真的 ,如果你告訴一個并沒有那么了解球鞋的人這是一雙籃球鞋,他大概率會反駁你。
鞋頭處的織物材質在我們彎折前掌的時候,并不會對我們的足面產生明顯的壓迫感。后跟厚實的皮革也可以提供不錯的支撐以及包裹性能,皮質的領口也可以帶來舒適的腳感。
在尺碼的選擇上,PUMA所提供的尺碼是與我們習慣的號碼有著一些區別的,比如它的44.5碼所對應的是尺碼是290mm(通常是285mm)。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按照亞洲尺碼選擇即可,44.5我測試時選擇的也正是44.5碼。
第三個應用在PUMA籃球上的中底科技
我最早接觸到PROFOAM科技是在PUMA的訓練鞋上,此番應用在籃球鞋款上,該科技的第一時間所帶來的腳感還是不錯的。厚實的鞋墊在當中起到了不錯的作用,整個中底有著不錯的整體感,幾乎與地面水平的中底形狀,有著可圈可點的穩定性表現。不過,該鞋款的前掌在我的實戰體驗下來,是有些偏薄的,與有著不錯厚度的后跟相比,在緩震性能的表現稍顯薄弱。
該鞋款的腳感給我帶來了一種稍顯平淡的感覺,它沒有明顯的缺點,但也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爆點,其更像是一張和最早的Clyde Court一樣的「安全牌」。對于處于摸索階段的品牌來說,這樣的方式給予了中底更多的上升空間,如何協調好緩震與穩定的關系,一定會是PUMA下一雙籃球產品所面臨的問題。
中足支撐表現穩定
得益于這種平穩的設計思路,PUMA Clyde Hardwood的中足支撐性能還是有著一定保證的,中底的彎折點也正處于靠近前掌的位置,上翻的中底以及三種材質的交匯可以在實戰中很好的抵住足弓。
就適用的球員類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以突破為主的球員,它可能并沒有那么適合你,該鞋款在中底的反饋速度相對較慢。它更加適應以持球投射為主的球員穿著,當然,如果你對于球鞋的反饋或是場地感沒有著硬性的要求,它絕對是可以滿足很多人對于籃球鞋的日常緩震需求的。
外底較容易粘灰
該鞋款在外底的表現上延續了鞋款穩定的設計大思路,四種不同的紋路在橫移以及轉向時有著不錯的抓地表現,中底的面積相較于之前的三雙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加寬,防側翻效果也有著一定提升。
我更建議大家在室內或干凈優質的外場著用該鞋款,其外底是比較容易粘灰的類型,同時,耐磨表現并不出眾,為了保證該鞋款的耐用以及抓地表現,還是建議大家選擇更優質的場地。
總的來說,PUMA Clyde Hardwood是截止目前我最喜歡的一雙。單看實戰性能,其中最為優秀的還是PUMA Uproar Hybird,但如果把顏值納入考慮的范圍中,Clyde Hardwood是十分我的審美的。不僅僅是在PUMA陣營內比較,該鞋款在整個籃球鞋市場中都是有著一定優勢的,復古的外形幫助它成功的吸引了更多非實戰消費者的注意,它可以滿足人們更加多元化的穿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