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跑步者對新鞋通常都會有個磨合過程,比如慢跑個三五公里,看看新鞋是否存在不適感,但我一般的做法是先檢查一下鞋腔內部是否有線頭,殘膠等容易磨腳的異物,然后再試一下舒適度如何,整個過程不會超過十分鐘,如果兩者都沒問題,那么基本上不存在磨合過程。特別對于一些大牌跑鞋來說,新鞋的磨合,我認為是一個偽命題。在拿到這款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時,恰好是我正在備戰十月底的上海國際馬拉松,所以,在經過簡單試穿并感覺無任何不適之后,第一次就進行了一次30公里的長距離訓練,事后也證明根本不存在磨合問題。
第一是Fresh Foam中底緩震的持續性,很多跑鞋的緩震一次持續性較差,在20公里之后就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衰退,但是Fresh Foam中底在這次30公里的測試中,表現出了高水準的持續性,最后10公里并未出現衰退跡象,還是能讓我感覺到始終如一的緩震感。此外,從軟硬程度來講,Fresh Foam中底的緩震不算柔軟,偏中性但更具踏實感,而且減震之后的反彈較為迅速,這種類型的緩震對節省體力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第二是支撐性,支撐性在體力下降時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很難通過短距離來評判支撐性,往往需要20公里以上甚至更長的距離才能來下結論。由于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外層鞋面使用了大量TPU,對足弓兩側提供了很好的包裹和支撐,30公里跑下來,良好的支撐性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足弓的疲勞。
同時,2E的鞋寬也不會因為足部的膨脹而造成擠腳,這也為長距離跑提供了足夠的舒適度。
另外,通過訓練中的感覺和事后對鞋底的觀察,我發現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緩震跑鞋還存在一個奇特的現象。黑色部分是長時間觸地后被染黑的鞋底,而后跟外側灰色部分則是由于與地面接觸的時間較短而未被染黑。通常我是后掌外側先著地的跑姿,然而由于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整個鞋底的高度差很小,加上鞋跟外側采用了上翹設計,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我會不由自主地趨于全掌著地。這種著地方式對降低受傷概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通過40公里路跑的檢驗,BLOWN RUBBER橡膠大底的磨損也是非常小。
不過,在第二次的10公里測試中,我還是多多少少發現了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的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彎折度,雖然鞋底的分隔槽眾多,但由于Fresh Foam中底本身不是很柔軟,所以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整鞋的彎折度,從而在跑速度時顯得靈活性不夠。
大家都知道現在夜跑族很多,安全性一直是夜跑最為注重的。如果光從配色來看,這款黑白灰組成的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顯得很普通,其實不然,如果在夜色下,你會看到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黑白之下不一樣的精彩,3M反光材質幾乎覆蓋了整個鞋面,這種360度無死角反光大幅度提升了夜跑的安全防護級別。
通過一系列測試,特別是為備戰全程馬拉松而進行的一些長距離訓練,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緩震跑鞋憑借其良好的緩震,支撐和穩定性,確實讓我跑的比較放松,事后無論是腿部肌肉的疲勞感,還是關節的緊張程度,各個部位的反應都比較輕微。由于這款跑鞋出色的保護性能以及馬拉松訓練帶來的良好體驗,我建議一些準備跑全馬的跑友不妨將這款New Balance Fresh Foam Boracay v2緩震跑鞋作為長距離訓練鞋來備戰各場馬拉松賽事。當然,對于一些入門跑者來說,或許把這款跑鞋作為日常的慢跑訓練鞋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