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鞋面,匹克在這雙鞋上犯了國產品牌的一個通病:鞋楦寬大。
平心而論,這雙鞋的鞋楦絕對沒有到過往李寧那種寬似海的感覺,但是相較于一般的球鞋,鞋楦著實是寬了些,這就導致正常腳型以及瘦腳的朋友沒辦法享受到一個極致的包裹,前掌兩側會有一些余量。所以追求極致包裹的朋友,這雙鞋或許不是你的選擇。
其次,極具年代感的皮質鞋面作為一層保護罩,看似可以為強度不高的編織鞋面提供更好的包裹以及支撐,但是在運動過程中,和預想中的效果是不太一樣的。在做急停折返跑的時候,鞋面的大幅度形變真的是許久未見了。這樣的表現,甚至和前作閃現相比,它反而產生了不小的差距。
在不惜增加球鞋重量的基礎上作出的這項改變,目前看起來收效甚微。
鞋面上的另一個問題在于,在把鞋帶系緊之后,鞋背會有一定的壓迫感,在我穿著毛巾襪的基礎上,還會有一些不適感,如果大家是穿休閑襪的話,估計會很勒腳背。所以對于高腳背的朋友來說,可能也不是特別友好。
另外一個尷尬的地方在于后跟。
后跟沒有任何多余的填充,雖然鞋口這里內收的比較明顯,但是因為這塊和我奶奶那輩的床單被褥很像的內襯,真的好滑了,和德芙巧克力一樣絲滑。
所以造成的問題就是后跟不跟腳,雖然系緊鞋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你的后跟依舊是像一條泥鰍一樣,滑來滑去,著實很難受。
最后一個槽點就是,真的太重了。基于這一點,我覺得這雙鞋的定位就是一雙純內線鞋。
總結一下,其實這雙鞋的主要問題就是鞋面。
與此同時,這雙鞋值得夸贊的依舊是它的中底,而且真的是再次升級了。
前掌的態極很薄,但是保留著不俗的彈性。在突破發力的一瞬間,場地感十足,同時帶著一定的回饋。作為對比的話,場地感接近米切爾一代,同時比米切爾的反饋感還要好。
可以說這雙鞋前掌的反應和它敦實的外觀真的相差甚遠。
后掌的態極面積增厚,同時在外側做了包邊設計,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后掌緩震的性能??梢哉f100KG以內的朋友,這雙鞋的緩震基本都能滿足。而這也是讓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雙可以取代霍華德3代,成為新一代國產內線鞋代表的重要原因。
這雙鞋的保護性做的也是相當不俗,前掌的防側翻設計很明顯,靜態情況下基本不用但是腳會翻過來。雖然整雙鞋的重心偏高,但是前掌的重心是低的,所以防側翻是很不錯的。
抗扭方面,較厚的中底,加上L形的抗扭設計,讓整雙鞋剛性十足,而且這雙鞋的造型,怎么看都不像是一掰就對折的樣子。
抓地方面,表現也很出色,在內場沒有出現打滑的狀態,外場的表現也很不錯,雖然是水晶底,但是基于其他配色有橡膠底,所以即使是打水泥地,我覺得也是可以勝任的。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就是一雙徹頭徹尾的純內線球鞋。同時因為前掌偏薄,喜歡突破的大個子我覺得也可以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