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感受
得益于全鞋身的編織面料,拉進鞋帶的那一刻腳部絕對得到了全方位的束緊。
在未上腳時還在擔心僅6個鞋帶孔的間隙能否完美覆蓋腳面,這里也要說一句,鋒刺3的第一個鞋帶孔明顯靠后,因為我是典型的亞洲腳型,比較寬,所以前端的鎖定還算比較貼合,加上這次鞋帶使用的是圓形的粗糙材質,打結后基本不存在松動或散開的情況。
說一個很重點的地方,也是這雙鞋在細節方面能夠做到讓人欣喜的地方,喬丹鋒刺3前端腳面彎折的區域不卡腳,這是得益于編織鞋面的功勞,更加得益于編織鞋面的結構方式,鞋面編織條紋是根據人體的彎折點來45°角來橫切,讓偏高腳背的人也能獲得不錯的腳感體驗。
支撐保護
這里要重點夸一下鋒刺的支撐與保護性,如果能夠說一雙讓你能夠感同身受的知名球鞋做對比,我會認為它比我19年初購入的威少1代保護性還要高一籌,在某些情況下我反而覺得保護有點做過了,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說它的后跟,皮質的后跟港寶真的是一直延伸到靴口的位置,提拉壞下面,我在開篇提到過,除了增加球鞋質感以外,對于后跟的保護真的是一點不含糊,這點毋庸置疑,在防側翻上能夠明顯看到額外做出了加寬處理。
鞋頭的內外側都使用了保護的加固貼片,鞋頭防止大拇指踩踏,而內側則是保護了小拇指在對抗中被踢上,有一說一,照顧的確周全,但能否將大拇指處的加固圖層做到內側或用透明材料就完美了,在造型上來說,唯有大拇指這塊比較突兀
最后就是在中底外側環繞約四分之三周長的硬質TPU包邊加固,這一點絕對是解決材料緩震不穩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至于效果我們放在下面緩震評測中一起說。
如果鞋身的加固仍然不讓你滿意基本上,市面里面的球鞋也沒有幾雙能夠如同它一樣強悍了,我肯定沒有能力來拆開看看有沒有中底TPU或碳板加固,但光是外圈一層包邊這抗扭轉已經很厲害了。
抓地耐磨
有一說一,耐磨一直都是國產球鞋的強項,雖然耐磨是短時間內很難評測出來的,但近一周內無論是在塑膠地還是油漆地,無論是在球場還是在柏油馬路上跳繩,目前來看前掌區域和側邊都沒有磨損的跡象。
鞋底的紋路延伸至外延邊緣的設計讓側向抓地與支撐都獲得良好反饋,前后的急停急剎都沒有任何拖沓,不知道是近日江南連年細雨還是微風拂面把油漆地吹的干凈,抓地沒有側滑過。
緩震舒適
到了最重要的環節,我放在了壓軸說,這款球鞋的緩震軟中帶韌,前掌做薄方便啟動不拖沓,后掌墊厚了緩震材料,做到落地吸震,平均中等強度的半場比賽膝蓋完好,僅有輕微的疲勞酸感,沒有痛感。
如果需要加強支撐性無非就是結構上強化,在材料上堆疊,其實這款中底材料的釋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束縛了,我更喜歡綿軟一些的腳感,畢竟不是以后衛為主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