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UA Drive 4,我真的很吃驚,由于當時消息的錯誤,誤以為這是Curry 3.5,直到后來UA公布了Drive 4,在結合著Curry 4來看,我才意識到,UA準備在今年的產品設計上有大動作。從最近看到的Drive 4和Curry 4身上,都或多或少能看出今年流行的機能風的影子,Drive 4那接近戶外靴子的設計讓這雙鞋未能第一時間得到我的青睞,“厚重、笨拙”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但是鞋子掂在手里,卻很意外地沒有給我帶來視覺上的沉重感。這種輕質在鞋子上,是拜中底材質的改進,以及輕質卻又不失堅韌的鞋面所賜。具體的優劣,咱們往后,一點點的說。
??鞋子整體結構和看上去的一樣,真的非常厚實。鞋面兩層,外層是質感較硬的織物,里層是內靴。這樣的設計一開始我沒覺得有什么好,不就是長的像戶外靴的防磨材料么,后來我發現不是那么簡單。鞋面結構是球鞋上我很在意的一點,硬了不舒服,軟了不支撐。但是Drive 4的設計就很貼心,接觸到腳面的位置能感受到柔軟的包裹,而外側用織物強化之后,鞋子的外側對腳面形成了整體的支撐,這樣的結果就是你不會因為過大的動作幅度,而感受到“鞋停了,腳沒停住”的尷尬。腳步側滑,急停,鞋面都能給雙腳帶來及時有效的支撐,這對于攻防兩端都是有幫助的,更重要的是能減小因腳踝力量不足產生的傷病可能。另外很有愛的一個設計,是鞋頭外側的前兩個鞋帶孔,鞋帶直接從織物鞋面穿過,可以最有效的拉緊鞋面。如果你鞋帶系的足夠緊,變相時候就能感受到鞋面對你的支撐,鞋面會頂在你的近節趾骨和第五跖骨的關節處,支撐足但又不會硌腳,這種是上翻TPU所無法做到。
?鞋面整體還有一個點我非常喜歡,就是鞋幫。鞋幫做的很傳統,傳統這個詞從兩個地方能夠體現出來。一個是高度,一個是填充方式。這個鞋幫高度在現在看真的非常少見,市面上能看到的這種高度的鞋幫,基本都出現在襪套上,但是Drive 4可是實打實的注模發泡材料鞋幫。本身鞋幫就高,鞋帶孔的高度基本上到了鞋幫的最頂端。系緊鞋帶,把寬大的鞋舌塞進鞋幫里之后,腳踝被緊緊的包裹住,這種感覺和近兩年我穿過的球鞋都不太一樣。包裹隨之而來的就是支撐,后跟的TPU環抱住了腳跟,雖然在舒適性上給踝骨帶來了一點問題,這也是之前提到的“傳統”所帶來的問題,腳踝沒有現在很流行的突起填充,讓后跟的固定和舒適性有所不足。但是考慮到鞋子給我帶來的安全感,我覺得這種問題并不是很嚴重。
?夸了半天,但是鞋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首當其沖的是熱。打完球脫下來的時候,我隱約看到了鞋墊上有字,近視的我想湊近了看一看,結果臉感受到了一股熱浪。當然醒過來之后我記得鞋墊上寫著Drive。想想也是難免,厚實的鞋面和鞋幫,這種也是難免的,襪子脫下來基本上是濕透的,但籃球鞋嘛,說透氣好也都是相對的,其實都差不太多。另一方面,鞋頭內側有Logo的地方是pp覆膜的,真的很硬。設計的初衷可能是為了保護腳趾不被踩出甲溝炎,但是實際情況是,它會對大腳趾產生壓迫,如果指甲略長或者輕微嵌甲的話,可能會比較難受。
鞋面較前三代有了較大的變化,中底當然也是有一些調整。經歷了兩代Charged+Micro G組合,Drive 4的中底科技回歸到了初代的純Micro G。遙想當年,ClutchFit Drive 1就是用Micro G俘獲了一眾人的腳和心。此次回歸純Micro G科技,腳感并沒有因此而減弱。雖然Under Armour球鞋優秀的腳感很大程度上來自鞋墊,但是鞋墊確實可以在初上腳的時候就給球員在第一時間帶來足夠的舒適和緩震。我幾乎沒有磨合就蹬上這雙鞋開始實戰,踏上球場的時候,我感受到了UA那種熟悉的腳感,柔軟,下陷,但是又不會陷到拖沓的程度,這是我這種小體重球員所偏愛的,但是大體重球員可能會比較輕易的把鞋墊踩透,而鞋墊下的中底實則談不上柔軟,但是又絕對不會給你的膝蓋帶來負擔。中規中矩,是我對Under Armour籃球鞋中底的一貫評價。
?鞋底讓我很開心的其實不在于緩震,而是鞋底的穩定性。鞋子的穩定性對腳踝有傷的我來說,一直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傷病。腳踝力量相對薄弱,我需要鞋底給我更好的支撐。我總說,鞋子的穩定性是一個系統性的東西,鞋幫,鞋面,鞋底一個都不能少。鞋幫剛剛說過了,雖然沒有卡死腳踝的感覺,但是高幫的設計確實讓我感受到了安全和舒適。而鞋底上翻的中底側墻,配合外底延伸出來的防側翻支撐,都為我的傷腳提供了足夠的保護。另外對于穩定性至關重要的,還有大底的穩定。大底的TPU我沒法從外觀上看出來實際尺寸,但是就實戰的抗扭轉情況而言,我覺得中底的TPU應該面積不小,在前掌有扭轉動作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回饋,中掌的支撐也對我而言非常合適,足弓不會累,也基本沒體會到扭傷的風險。
外底人字紋,中規中矩沒什么特殊的,但是越是這種越好用,新鞋落場的時候嗞哇亂叫。不過外底的橡膠物性似乎比較軟,雖然紋路粗而且深,但水泥瀝青什么的可能不會堅持太久。
?總之吧,和市面上同等價位的球鞋相比,他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中端款式的價格,但是和UA的頂級款式比,卻幾乎沒有什么劣勢。像我這種喜歡保護性的球員,這雙鞋我還是很受用的。在這個滿地低幫的年代,想找一雙純粹意義上的高幫款式反倒成了困難的事情,UA能夠將第二主打款式做成這樣的風格,除了勇氣還需要對產品本身的自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