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對于標準腳的我來說,整雙鞋的靜態包裹貼合就是完完全全合適且舒服的那種貼合包裹,不緊致不壓迫但是確實貼合,沒有太大的移動空間和碳鋼琴的現象。瘦腳的我在前掌上方就會有空的感覺,鞋面的前掌腳背還是壓的不夠低。所以如果你喜歡超輕2022或者閃擊9那種壓實的感覺,LBJ20的包裹你就沒那么喜歡。另外這個鞋帶的可調節范圍非常小,對于瘦腳并不能給太多的收攏效果。所以可調節范圍僅限在本身鞋楦的狀態和放松的狀態。
足弓支撐的體驗上靜態不明顯,但是不會覺得很空,高足弓會感覺空。
動態包裹上這個鞋面有幾個問題,首先是后跟會存在輕微的掉跟,也就是上下滑動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內襯很滑,這方面李寧其實做的很好,會在后跟處做貓舌布的防滑處理。這個LBJ20這里沒有做。其次這個鞋面的延展性偏強,強度不算很夠用導致了動態情況下腳踝兩側會打開。足弓支撐在動態情況下很舒服,有支撐但是不頂。
大幅度的急停后撤會出現腳在鞋內偏移的情況,偶爾會有因為包裹鎖定的鞋面強度不夠頂大拇指的感覺。側向急停的時候整個鞋的支撐表現沒有出現翻車和不穩,整體還是很靠譜的。
一句話總結:鞋面無需磨合,適配度很高,但是整體強度一般且存在衰減的情況穿久了鞋面會開始散。
中底
中底的腳感體驗上,前掌的Zoom Turbo雖然和歐文7的是一樣的,但是整體還是偏軟的腳感,回彈感不足。但是后跟的馬蹄Zoom回彈感滿滿。然后整個中底的框架Cushlon偏軟,支撐不足。整雙鞋穿起來的腳感還是很舒服的,但是不會有類似37或者GT Cut 2那種給你澎湃的感覺。
動態情況下,前掌的場地感對于體重80KG的我來說還是有一定場地感,對于68KG的球友來說沒有場地感,而且整個前掌啟動偏肉,會拖沓,基本上這個泡棉框架過軟要背大鍋。緩震表現上前掌后掌的緩震極限都非常高。前掌相對會低一點,對于連續起跳來說偏肉且緩震極限不算夠。后掌的話非常不錯。
不過這里一個重大的缺陷問題在于周邊Cushlon太軟且氣墊澎湃直接導致了后跟體感上的外側軟中間彈,且受力發生的時候中間氣墊區域的下陷后恢復高于兩次,會有很明顯的不穩的后跟體驗。
整雙鞋的滾動感也一般,更多還是彎折后的蹬地發力,有點彎折+滾動的雙效啟動體驗所以對于小體重或者靈動后衛或者一些偏速度節奏打法的朋友不友好。不過這雙鞋的純跑動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是很舒服的。
外底
首先內場干凈的情況下抓地非常靠譜。社會面的場地也是如此。不過如果有灰或者一些特殊情況下這個外底打滑還是存在的。主要在大幅度的變x向以及側向橫移的時候。內側的外底上翻因為結構不是歐文系列那種純圓弧的形態而是一個偏直角的狀態,觸地面積不多且外底形變小會打滑。
另外防側翻區域的紋路雖然有但是整個外底硬度過高,外側也容易停不住。整個鞋的外底不吸灰,而且耐磨度我覺的還是不錯的,你們看我同一個場地打球穿的鞋,這雙是吸灰最少的,甚至像沒穿著打球似的。
外底硬度約為70C,雖然我這雙沒有XDR的吊牌,但是這個硬度以及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挺耐磨的,外場問題應該不大。
安全性
抗扭不用擔心,自然彎折點也沒有大問題,會靠近足弓,但是會直接停下,所以抗扭和自然彎折點都沒事,也不會覺得拉伸足底筋膜。咱們主要說防側翻的大問題。
首先前掌的防側翻沒有任何問題,處理的屬于平底籃球鞋的標桿類型,對比很多會防側翻內卷形變過渡的鞋來說這個處理的非常好,值得國產品牌借鑒,主要問題是這個后跟。
首先Cushlon泡棉軟是共識,這個硬度約為45C,前掌的側墻約為70C,這差了一半出來了。但這只是一個因素,除了軟之外這雙LBJ20的后跟破天荒的用了弧度的上翻外底,沒錯,前掌沒有做弧度,后跟做了弧度上翻。雖然這對于轉身或者低位背時候的腳步變化要友好,但是馬蹄Zoom太彈加上周邊泡棉太軟再加上外底圓弧甚至內收做窄,這就是很災難的后跟體驗了。
你們回想一下后跟同樣軟的一些鞋,大部分都是做了后跟加寬的平外底的,這雙反過來做了。如果說這雙鞋需要腳踝力量需要針對轉身的力量足的人使用那我只能說怪我普通大眾不配。但是如果是產品最后開發和供應鏈的問題,那我就想說好好一雙鞋屬實被搞毀了。
但是這里我覺得有一點要說明一下,LBJ20后跟的問題不僅僅是因為軟這一個原因,因為同樣后跟的還有李寧的閃擊8,匹克閃現4全能版,它們的后跟也軟。所以只說因為泡棉軟導致這個后跟問題我覺得不夠準確不夠客觀。所以大家也不用聽到一句后跟軟就覺得不安全,23泡棉不也軟么,AJ37的處理方式多完美,LBJ20要是能借鑒一下該多好。
一體性
首先穿著層面來說這雙鞋的一體性我覺得還是不錯的,特別是腳型適配的情況下,舒適不需要磨合是第一直觀感受,對比起GT CUT 2需要磨合來說LBJ20屬于試穿零門檻的狀態。不卡腳,不磨腳,不頂腳,很貼合。但是穿久了以后鞋面衰減或者高強度的某些特殊動作鞋面會強度不夠,鞋腳一體性下降,整雙鞋面和中底的強度有差距,后半段跟前半段也有差距。
球鞋自身的一體性上來說其實上下重量分布的還是很均衡的狀態,但是底面還是會有分離,原因也是雖然用了杯狀大底,但是框架的泡棉太軟了,支撐連接的狀態不夠好。由此可見,結構很重要,材料選擇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