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首先這個鞋面需要磨合,因為這個編織的內襯很薄,幾乎沒有填充。如果遇到做工翻車的情況,鞋頭的頂腳是沒法解決的。但是鞋面整體初上腳的前三場會偏硬,磨合開以后調鞋帶的包裹體驗對于標準腳和瘦腳就都還不錯,鞋舌一定要調整好,不然會跑偏或者卡腳踝。
全掌內靴加大開口的形式,最后一組鞋帶孔要拉緊來避免運動時候的掉跟,整體的包裹體驗前中后都很不錯,不過后腳跟區域會有點空,這個也是因為填充問題。不過動態沒有不跟腳,足弓支撐也很足。
鞋面的側向支撐也非常給力。哪怕中底泡棉衰減了也是,因為這個TPU放置的位置和結構在側墻有一個很高的支撐下限。整個鞋面除了適配性和需要磨合之外基本作為一雙低幫鞋屬于非常優秀的包裹鎖定支撐的鞋面表現了。
中底
先說腳感,靜態初上腳整體偏硬。動態偏慢回彈的體驗。壓縮比很小,每一步都很穩的狀態?;旧线@個中底給不到你太多的跑動表現加成。相比React來說腳感不明顯也沒那么舒適,但是也沒有很糟糕。主要體驗還是偏向于穩和扎實的方向。
運動狀態下,首先整個中底的慢回彈對于爆發和第一步突破會覺得肉,雖然鞋頭有一定上翹和滾動感,但是整個前掌的表現還是偏向慢回彈和肉并且帶點拖沓的感覺。關于緩震表現前掌的緩震表現很扎實,這個23泡棉確實緩震極限要比React更高,前后掌的緩震在衰減前后都很不錯,對于我80KG的狀態屬于夠用,有點到極限。
整個中底的評價很簡單:如果你是一個速度或者爆發的打法這個中底你可能不太喜歡。有一定的場地感但是比較肉,有足夠的緩震但是腳感平庸。缺乏中底體驗上的驚喜,但是性能上符合球鞋定位以及扎實穩中的風格。
外底
首先這雙鞋的外底抓地整體表現是不錯的,吸灰也不算明顯。不過打滑也會出現,主要是幾個特定區域的抓地。首先是外底可見的雙側TPU,無論是側向還是后跟剎停,在一般大眾的內場的情況下這后跟兩側都會有打滑的現象,除非場地質量非常好不然一些動作還是有問題的。
另一個抓地問題是前掌的兩側,不知道Nike為啥最近外底延伸上翻做的這么低還沒紋路,對于極限的大幅度變相以及側向極限的急停情況下,會有明顯的打滑情況。
所以如果你是那種超大幅度變相的后衛打法還是算了吧。不過這雙鞋對于上步投籃帶來的滾動感在外底結構上倒是表現的非常好,對于一些節奏打法還是會很穩定的一個狀態。
外底硬度約為70,整體紋路也比較粗,而且深度也比較客觀,我記得應該還是XDR的材料,所以雖然是水晶底,但是耐磨也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安全性
這雙鞋也許大概可能是今年新出的AirJordan鞋里安全系數最高的一雙鞋了。首先結構抗扭的表現甚至要比AJ37那個碳板的抗扭表現還要好?;緦儆谂げ粍拥囊粋€狀態。這個自然彎折點應該算是教科書了。上方泡棉不卡腳,下方TPU限制過度彎折。
雖然這是個泡棉鞋吧,但是可以看出來AJ對于luka的上心程度,對比PG6的那個剛性這雙Luka1是要上升一個層次的。
防側翻上這雙鞋也要比PG6的更強,首先是杯形大底,然后是各類結構補強,前掌還做了防側翻延伸加寬以及小的空間三角。后跟更是用外底中底連接的TPU配合后跟港寶加泡棉做出的結構支撐來穩定后跟的。同時還能穩定后跟力線。不過實話說這個后跟是真的不夠寬,特殊極限情況下會有一內內隱患。
一體性
先說球鞋本身的一體性,整個框架反正做的還是非常好的,但實際剛性還是偏高,然后中底內嵌的23部分回彈偏慢,會比較肉,所以自身一體性表現不會那么隨腳,前期還是會有一點的面帶底的體驗,加上重量上也會偏一些鞋底更沉鞋面更輕所以自身的一體性在前期是中等偏高但不是極致的狀態。
而經過穿著了一段時候逐漸磨合且適配了這個中底和整個框架以后一體性是會有大幅度的提升的狀態。存在的問題只有一個后跟港寶下方區域不夠貼合所帶來的不緊致體驗。
總結
其實Luka1和PG6大分類下屬于一個性質的球鞋,在對標上也極其相似,雖然泡椒是一個比較勁爆的球員,但實際上更多還是3D和偏持球的節奏更多。而Luka堪稱是節奏地板流大師,所以因為PG自身球星地位和成色導致的球鞋定位和性能問題,和Luka的第一代基本在同一水平,但是Luka1的整體安全性剛性以及耐用性又比PG6要高一點,所以簡單直觀的可以理解為Luka1是剛性或安全升級的P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