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安德瑪Charge BB,擁有更實用的腳踝支撐結構與MicroG緩震系統,使用HeatGear材質鞋面以確保運動時的透氣性,中掌TPU可以防止腳掌翻滾,僅400余克的重量能幫助運動員在球場上有更好的發揮。
Under Armour Charge BB第一次出現在視線范圍內,可能你并不認為這是一雙籃球鞋,略顯夸張的Under Armour Charge BB可以讓人聯想起與籃球差之千里的眾多運動項目,但實際上這雙鞋的的確確就是一雙籃球鞋。顛覆傳統理念的高幫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拿在手中可以發現,它并不是一雙真正的高幫籃球鞋。言簡意賅的可以形容為鞋舌與鞋跟的加長版,實際的鞋幫高度也只到達腳踝的鏤空處。第一印象的驚訝讓我對它充滿好奇,接下來我就上腳這雙Under Armour Charge BB走上球場,一試究竟。
當家的緩震科技
上腳Under Armour Charge BB,由于它的鞋舌與鞋面并沒有分開,而是連在一起的整體,所以在上腳之時,領口的松緊度較差,想穿上它確實有著一定的難度。將目光放到Under Armour Charge BB的緩震科技上,運用
Under Armour當家的緩震科技Micro G,Under Armour Charge BB中底搭載了全掌的固態緩震膠Micro G,我在與球鞋進行簡單的磨合后發現Micro G的腳感反饋還是不錯的,Micro G的大面積運用可以提供良好的緩震性,另外在舒適度上Under Armour Charge BB可以讓人滿意。
打破常規的鞋面設計
提到鞋面的別出心裁,當然要把Under Armour Charge BB的偽高幫算在內。在鞋面材質上,輕薄的尼龍材質可以提供不錯的透氣性,鞋內空間可以保持相對的干爽。一體化的鞋面在包裹程度上可以給它一個中上等的成績。現在將目光集中于它的高幫,可以看做是鞋舌與鞋跟加長版本的它,在實戰中帶給我的并不是驚喜,相反是偽高幫帶來的不適,在系緊鞋帶的情況下腳踝鏤空處以上的面積比較死板,特別是在大幅度的運動中存在一定的障礙性。不禁讓人感到這樣的高幫設計是否有些多余。
實戰測評
配合中底Micro G緩震科技的良好發揮,足弓處植入大面積TPU,硬質的TPU可以提供良好的穩定性,保證在大幅度的運動下球鞋依舊能夠保持穩定,提供良好的性能保證。覆蓋在Micro G與TPU之外的是硬質的水晶外底,此次實測選擇在內場進行,Under Armour Charge BB抓地效果表現良好。
另外,硬質的水晶外底,有著不錯的耐磨性,可以成為征戰賽場的絕佳伴侶。 縱觀這雙Under Armour Charge BB印象依舊是它顛覆理念帶來的驚訝,猶如眼鏡蛇般的高幫設計,并沒有帶來較為實用的保護性,相比之下裝飾性的成分過多的存在,拋開高幫的設計。Micro G緩震科技是值得肯定的,這雙Under Armour Charge BB在中底與外底的表現要好于它的高幫設計。賽場上Under Armour品牌逐漸被大家所熟知,突破性的設計讓我們對這個品牌多了一份期待,希望它在日后能夠更多的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