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耐克AIR ZOOM LEBRON III,黑金配色的鞋面,由黑色皮面和麂皮拼接而成,極具質感;鞋舌上綴有金色的獅子頭,使整雙鞋子都霸氣十足,而金色細節的注入,則使其低調中又透露出一絲的華麗感。耐克nike air zoom lebron iii增加了前足的延展性,讓下腳時的感覺更加地自然。
Air Zoom LeBron III搭載了與Air LeBron II一樣的避震結構,中底由Phylon材質組成,再加上large-volume Zoom Air氣墊以及Pebax材質的足跟外殼設計(Pebax是一種介于橡膠以及塑料之間的特殊材質),有些玩家可能只會把ZLIII的避震設計視為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然而當大家只是把ZLIII單單當成是ZLII的下一代時,實際上他卻是一雙有著自己個性的LeBron代言款式,讓我們從“腳”到“頭”的來好好檢視一番。
該是有點彈性的時候了:在ZLIII硬橡膠外底上清晰的水平與垂直的刻紋提供了穿著者無法想象的自然觸感,就足部的延展性而言,ZLIII提供了ZLII所沒有的個性。
有些評價會對ZLII在戶外場以及干凈的室內場的抓地力表示肯定,然而在有灰塵的室內場里抓地力則消失殆盡;ZLIII對于這點則特別加強改進,以截然不同的外底設計來消除穿著者的疑慮,然而對于這點,每個人的看法仍然不一。我的感覺是,ZLIII在抓地力的設計上較ZLII為佳,那種讓鞋子吱吱叫的抓地力,總是讓我能夠像O.J. (譯者按:不知道他是誰,有待大家幫忙查證) 般強力切入,又能像BELLAGIO的代客泊車服務般精準的拔起射籃,不過,在較老舊的木板地上的表現就比較有問題了。
基本上來說,如果你打球的木板地是已經有些磨損的話,那你花在”雷殘”的時間可能會比你切入的時間還要來的多…平心而論,沒有一雙鞋能夠在這樣的狀況下仍然能夠提供極佳的抓地力,不過,ZLIII似乎是差點要掉出這個考慮之外…在外底的延展性設計方面,ZLIII在前腳掌上的表現則大大的優于ZLII;像ZLII一樣,ZLIII的外底有著鮮明的縱切刻痕,這樣一來,不但讓穿著者在左右橫移時可以有極佳的抓地力,更強化了腳底的回饋感;然而與ZLII不同的地方是,ZLIII更搭配了橫向的刻紋設計,大大增加了整雙鞋的延展性與靈活性。像是縱切刻痕一般,橫切刻痕的設計讓整雙鞋更像是你本身血肉的延伸,而不是像你家狗狗嘴里叼著的磨牙板…不過別急,強化前足觸感的設計可不只是單單停留在外底而已。
雖然ZLIII所采用的Zoom Air是與ZLII相同,但在他壓模成型的鞋墊下的發泡材質卻要比ZLII的薄多了。雖然其中只是幾公厘的差別,但是只要你將ZLII與ZLIII分別穿上腳,你就會有很明顯的體認;后者的前足與腳跟處的回饋感很顯然的比前者尤佳,對于任何位置的球員來說都是一大利多。而且,不只是中底有動過減肥手術,就連包覆在Caged Zoom Air外的Pebax籠狀結構也被減少了厚度。
根據Ken Link(Nike的資深設計師與ZLII以及ZLIII的首席設計師)的說法,經過長期的測試,ZLII的籠狀結構是有over-engineered的現象,亦即他的厚度已經超過了他的需求,因此在ZLIII上的籠狀結構則有所減少,以期達到延展性與反應性的需求。內有兇獸:位于鞋側的支撐條則是猶如將原本應該藏在鞋身內的設計拉到外觀來,有點Jordan XI的味道;然而在ZLIII上的支撐條則不是完全縫死在鞋身上的,讓穿著者的腳在移動時有舒適自由的感覺。如此一來,不但能帶給穿著者完全的合腳性,又可以避免過緊與堅硬的感覺。
提到反應性,上述所及的large-volume Zoom Air系統讓ZLIII這款鞋好穿到不行;不但在ZLII上有的沖擊保護性,避震性以及反應性都回來了,上述的延展性以及回饋感更是令人莫名興奮。雖然在可能會泄氣的考慮下,我通常都不會建議大號的球員穿著Zoom Air的款式,但是ZLIII的氣墊設計以及Pebax籠狀結構卻使得這款鞋能適用于除了重量級球員之外的其它選手(I’m talking Robert “Tractor”Traylor territory here)。
再來到鞋面來看,我們在這里也能看到Pebax的蹤跡,亦即是指大片的足跟支撐設計;猶如大號的足跟保護設計一般,這片極具韌性的結構除了可以視為是加大的鞋筒以及抗扭轉設計外,并且具有防止以及減少踝部扭傷的機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鞋跟穩定片,他也延伸至中足部位,此一特色也為他在Nike研發團隊中贏得了“腳上的水桶”(Foot Bucket)的昵稱。猶如桶中的水一般,這片足跟保護設計能夠確保你在強力切入之下,你的腳依然穩穩的固定在你的鞋床上。
然而,Foot Bucket雖然在保護性與穩定性上有極佳的表現,卻仍然有他的原罪。舉例來說,我發現Foot Bucket似乎設計的太寬了點,讓我的腳跟在鞋里會有點左右滑動的感覺;我發覺這片保護設計的硬度是穩定性的絕佳保證,但是他卻失去了在ZLII上極佳的后足lockdown。另一個問題則是他的高度;ZLIII一直延伸到鞋口后領的設計,雖然我尚未覺得有哪里不妥,但我已經聽到有不少穿著者在抱怨這樣的設計帶來阿基利斯腱的不適感;我的猜測是,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穿著短筒襪而造成后跟凸起處帶來皮膚不適,因而提高了他們對肌腱的敏感度。為了避免此一狀況發生,我強烈的建議在穿著時一定要先穿上過足脛的襪子,等到操過了幾次后再換上短筒襪,以免有不適的情況發生。更高纖:與ZLII不同的地方,ZLIII采用了炭纖維中足穩定片,這種極堅韌又輕量的材質不但強化了中底的耐用度與支撐性,并且為整體的穩定性與保護性加分。
雖然有些人會對ZLIII的高筒設計望之卻步,但對于那些追求腳踝保護的人而言,ZLIII的高度支撐性,保護性對于常受傷的腳踝卻是一大福音;這部分最令人激賞的是,雖然ZLIII是高筒設計,但他卻不會給人過度的束縛感。當然,沒有人會把ZLIII看作是雙低統鞋款,但是他的整體實戰表現卻比看起來更令人覺得這是雙適合run-and-gun的后衛的鞋款。對于鞋側腳踝處的挖空設計以及搭配金屬鞋帶眼孔的支撐條設計我則是給予極高的評價,這兩項獨特的設計在鞋面對于足部運動時的包覆性與反應性有極佳的效果,就ZLIII較無彈性的鞋面材質而言,他的效果非常的令人滿意。
講到活動性,在鞋面上的開放式支撐條--亦即沒有完全固定在鞋面上,而是僅在根部以及鞋帶孔處做固定,具有使鞋面更有彈性的效果--就是重點了;根據Ken Link的說法,與傳統的設計來比較,開放式支撐條能幫助你”固定在鞋床上,卻又不會太過束縛”,”你不會想要你的雙腳太過繃緊的”Ken Link說,因為在為了有好的表現之下”你的腳需要呼吸”。ZLIII的內襯在長時間的穿著之下,的確是你的雙腳呼吸的好地方,搭配了全鞋領Sphere材質的內襯,ZLIII提供了穿著者極佳的觸感以及馬拉松式的穿著時的舒適度。ZLIII鞋面材質的韌度或許會為穿著時的舒適感扣點分數,但只要你穿著他多操個幾次,自然就可以感受到由腳底傳來的不可言喻的舒適感。
來談談氣墊吧:搭配多氣室的全底式large-volume Zoom Air以及強韌卻又柔軟的Pebax籠狀保護片,ZLIII的中底設計提供了穿著者保護性,彈性,貼地性以及穩定性。光是他的避震系統就說明了他未何值得125USD。
總的來說,ZLIII修正了之前ZLII的一些小缺陷;搭載了與ZLII相同的氣墊設計,ZLIII給予了穿著者等同于ZLII的避震效果與反應,又由于中底與鞋墊的減輕重量,連帶的大大增加了對場地的回饋感;前足的延展性也增加了,讓下腳時的感覺更加自然;再加上高筒的設計以及鞋跟處Pebax大穩定片設計,對踝部的支撐以及保護都較ZLII與AZG猶佳。我對ZLIII唯一的concern就是重量;US11號的鞋有著20.8盎司的重量,比前代鞋子實在重太多,更別提現在市面上的其它鞋款了。如果你是個追求輕量鞋款的人,這點將會是你裹足不前的一大主因。
講的白一點,這雙鞋比Nash或是Iverson等后衛所穿的款式要重太多了。原因是什么?其實說穿了,這雙鞋就是特別為上述的籃球怪物—LeBron James所設計的。ZLIII的設計師Ken Link解釋”這不是一雙位了在市面上發行而設計的鞋款,ZLIII的存在是為了LBJ可以穿著他在球場上馳騁,并且配合他極具破壞力的第一步而生”;Ken Link并且補充道“我們Nike不會做任何改變去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欲。我知道當你在你家附近的球鞋店里拿起ZLIII時,那雙就的的確確是LBJ會穿在腳上的鞋子,更別提上面有他的簽名了;我知道ZLIII可能會讓你感覺有點重,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這就是LBJ會穿在場上,帶領他的球隊贏球的鞋,光是這點就足以勝過其它眾多鞋款了。”
對于Ken Link的這個觀點我可以為他背書,因為在經過一個月的測試后,我可以體會到ZLIII確實在舒適度上有極佳的進步;合腳性也增加,同時,下腳時的感覺甚至比剛開始還要好。就連一般球鞋都會有的前腳掌處的褶痕,ZLIII都把這點掩飾的非常好。為一一項在一個月的測試后有變差的則是ZLIII的鞋帶,在ZLIII的金屬鞋帶孔處磨損的非常厲害;以我測試的這雙鞋來說,我就覺得應該要有三個月后再多一份備用的鞋帶才是(每周打五次,每次1.5個小時),這樣對我們這些平凡人(沒有LBJ那種非人哉的體能的人)才算是合理。想想鞋帶也才不過幾個錢而已,要是哪天你在打球時你的鞋帶斷了,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譯者按:Nike會被告到死吧)。 好在哪里:的確,125USD并沒有便宜到哪里去,但是試想一下,整片式的Sphere內襯,Pebax后跟穩定設計,全長式的Max Zoom Air避震系統加上改良版Pebax籠狀結構以及碳纖維中底穩定片等等。如果這雙鞋在五年前問世,他可能要價要高過150USD。還好現在的球鞋訂價方式已經改變了,現在人人都是受惠者(譯者按:真的嗎…)。沒錯,ZLIII的確不便宜,不過他真是真他媽的好穿。
雖然有小小的鞋帶方面的問題,但ZLIII仍然瑕不掩瑜。想當年Shaq還在佛羅里達州中的另一個NBA球隊里打球時(譯者按:Orlando Magics),以及小皇帝詹姆斯還是個從Ohio來的小鬼時,那時的球鞋搜集風潮可瘋了,如果ZLIII在那時候上市,定價肯定要破150USD。全長式的Max Zoom Air避震系統,改良版Pebax籠狀結構,整片式的Sphere內襯,碳纖維中底穩定片,Pebax后跟穩定設計,而且,這還”剛好”是為未來NBA的巨星所設計的鞋款。是的,ZLIII的確不便宜,但是你卻能用一雙鞋的價錢買到一雙及各家之大成的款式。
綜合以上的各種優點,我認為他物超所值的價格,這絕對會是符合你一切期望的好鞋。然而,如果你對重量的考慮會是你選鞋的前三大要素,那么ZLIII可能不會符合你的需求;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整體的保護性以及極佳的功能性,那么ZLIII絕對會是你所穿過的最好的鞋款。當然,ZLIII不是設計給每個人(包括Nike)的款式,但對”某些人”來說,ZLIII就是他的本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