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室內球館的2小時的半場。4v4。球友互相都認識,也比較熟悉,所以對抗程度一般,但打得還是比較認真的。
網上一直說這鞋和CP以及MELO 7很像。MELO 7我沒有,我倒是買過一雙CP2。我們先比較一下CP系列與這雙鞋的一些粗略的區別吧。從鞋型來看確實有點相似,都是4/3高的鞋幫,中規中矩且寬寬的鞋身。鞋底都有PODULON塊兒,(CP2沒有,CP3是前掌后掌都有,而PLAY IN THESE只有前掌有)。在室內穿PLAY IN THESE的時候,那個人字紋大底的優勢體現無疑啊~~(那個室內球場場地上都是灰,地板都是灰的話,這個摩擦力大家懂的),再加上PODULON——那時,有一球別人傳了我個身后球給進攻隊員,我本能想去補防,腳一踩地板,鞋是剎住了,但因為很久沒打球,腳踝使不上力,輕微地扭了下,還好不是低幫球鞋,這個剎地性能的確是不錯。自那一刻起,我就覺得這鞋用在變向上,肯定不錯。
再說Air Sole氣墊。說實話,不知道是我冬天瘦了還是什么的,我沒有感覺到氣墊給我的柔軟感。按按那個開倉式的氣墊,還真得挺硬,可能是主觀感受吧。說到開倉式,不能不提一下這個鞋的鞋底。在鞋底后掌處,也有一層膜,或許網上也能搜到圖片,對此鞋感興趣的童鞋或許已經在專柜上看到后唉聲嘆氣了吧。
老美可能是想炫耀下自己的氣墊,這種所謂全新的鞋底設計,在外觀上,是亮點,在實際生活中就杯具了,但殊不知在我朝室外球場居多啊。
因為我打室內的比較多,所以也無所謂。但我個人認為這一設計很有可能直接扼殺了此鞋在我朝的銷路。
或者,也許,我可以另外做個試驗,從下周起每周三次都艸室外球場,看看多久能磨損到鞋底那層膜。
(2)水泥地球場1小時。自己一個人拿了球過去投投籃,活動活動筋骨,練練突破變相等動作,沒有對抗。順便也是想熟悉下球感與新球鞋。
第一次實戰之后,對此鞋總體印象就是剎地性能極佳,但腳感偏硬。于是之后我特地挑了一個明媚的午后,在無人對抗的情況下做了各種技術動作體驗一下球鞋。投籃——鞋身不窄,鞋底硬度適中,所以感覺跳投時腳很穩定。急停+變向——不多說了。但補充一點,許多人喜歡低幫球鞋是因為變向速度更快。毋庸置疑,但我個人還是喜歡稍微有點鞋幫的,個人愛好。上籃——無特別感覺。
(3)水泥地球場3小時。4v4。那天天氣那個叫爽朗啊, 心情也放空,直接抱了個籃球去籃球公園操鞋去了。對抗程度激烈,以至于那天晚上累得很早就去睡覺了。
這次叫打得爽啊,這鞋的剎地性能在我殺得興起之時非常合腳,真的是隨心所欲變向急停等。但隨著第三次征戰,問題也隨著出來了。我依舊感覺鞋面很硬,鞋面已經有褶皺了,但依然感覺很硬(鞋底硬度還行,中規中矩),特別是鞋頭這里。很有可能是鞋頭加了層漆皮,變厚了。你可以想象一下穿著一雙登山鞋的感覺對,因為鞋面硬,即使再怎么勒緊鞋帶,前腳掌在鞋子里會依舊會有所移動,打得時間一久,就出水泡了。再穿一個月不知道會不會好一點。
另外個就是我比較擔心的磨損狀況。因為即使是PODULON塊兒,但去銼刀般的水泥地的話,神馬都是浮云了。磨損程度不多說,大家心里自己斟酌。我覺得這種磨損我還是能接受的,因為畢竟鞋底本身都是那么多的人字紋放在那里~
而在鞋幫內側頂端鞋扣那里的漆皮有少許磨損——很奇怪,無論低幫高幫,我每雙球鞋那里都有磨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
總而言之,看上去有點像MELO7或者CP系列,上腳后看上去還有點LBJ史節的錯覺,從性能上來看,此鞋剎車性能極佳;防守時后撤步等腳步移動都比較靈活沒有任何阻礙和拖泥帶水的感覺;投籃時鞋底軟硬適中,目前感覺穩定(可能新鞋階段);但鞋面感覺很硬,特別是前掌腳端這里,可能是加厚了層漆皮,想既美觀又起保護作用,但實際上則是感覺鞋面不貼腳(也有可能是新鞋,或者我腳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