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的Hyper系列卻沒有給人真正留下一雙過目難忘的球鞋,也反映出這一系列在外觀設計上的羸弱。從外形上看,Zoom Hyperenforcer還是未能跳出Hyper系列的框架:高聳的鞋幫,側面的Swoosh Logo,以及一個充滿科技感的鞋面,這幾乎可以涵蓋所有Hyper系列的外觀特點,One Piece的鞋面也讓球鞋失去了層次感,不過細細觀察,設計師還是很用心的通過細節設計來改變我們對這一系列球鞋的看法。
Zoom Hyperenforcer三分之二的鞋面采用了Hyperfuse技術,透過細密的網面可以看到內部交錯的Flywire,兩大輕盈科技的激情碰撞卻讓鞋面失去了展示細節的空間,外側銀灰色的Swoosh Logo并不能激發我們的興趣,不過在強閃光下,我們見到了這處Logo的高調一面,特意加入的3M反光材料讓平淡無奇的設計一下子充滿時尚感,而這只是3M反光材料在Zoom Hyperenforcer上的其中一處應用,在球鞋的后跟甚至鞋帶上,都應用了這種帶感的材料,這也讓球鞋在夜間比白天看上去更酷更炫。大小不一的圓點幾何是90年代頗為流行的點綴元素,也重新被搬到了Zoom Hyperenforcer上面;而中底層仿木紋的紋路不僅令球鞋的細節更具玩味,而且能夠將實戰后不可避免的“褶皺”在視覺上最大限度地淡化。
幾乎每一季度,我們都會習慣性地迎來一雙全新的Hyper球鞋,而幾乎沒有新意的設計不免讓人產生疲勞。這雙被命名為Zoom Hyperenforcer的球鞋是Nike的最新力作,卻與我們印象中Force系列的粗獷,豪放,強悍的風格毫不相關,反而是將Flywire和Hyperfuse兩大“至輕”科技合二為一呈現在同一層鞋面上,在沒有更輕的鞋面科技誕生的情況下,這似乎成了球鞋重量突破的唯一辦法,不過一加一是否大于二,還有待我們的實戰檢驗。
如果Zoom Hyperenforcer僅僅如此,我們就不必大篇幅地向大家介紹這款球鞋,真正讓我們感到興奮的,是鞋舌上的一行小字:Flywire+Hyperfuse,點出了這款球鞋最大的賣點。同時全新的大底設計,常見的中底配置,也讓我們更加確信這是一雙為實戰而生的球鞋,籃球場才是它的最終歸宿。
在此之前我們也接觸了不少Hyper系列的球鞋,對于這一系列的球鞋我們有種“得心應腳”的感覺,上腳都是輕車熟路。可以注意到的是Zoom Hyperenforcer鞋面上的基本鞋孔只有四組,其間距相對較大,因此穿脫還是比較方便的。Zoom Hyperenforcer的與Zoom Hyperfuse 2011十分相近,同樣如果你沒有習慣將鞋帶系到最上面一組孔,腳踝部分的包裹性只能說差強人意,內層的填充物并不厚實,高聳的鞋幫也沒有起到太大的穩定作用;而讓我們滿意的是球鞋與腳面的貼合程度,鞋面雖然是Flywire和Hyperfuse的結合,但還是以Hyperfuse為主,內部精確分布的Flywire更好地鎖定腳面上的支撐點,令鞋面更加貼合腳面。當然,鞋舌的功勞也不可忽視,鞋舌內側是富有彈性的尼龍材料,而外層相對較硬,確保了在系緊鞋帶后能夠很好地貼合腳背。
Zoom Hyperenforcer出色的包裹感是建立在修長的鞋型基礎上,簡單的說球鞋顯得十分“狹窄”,這與近期火爆的Zoom KD4有點類似,因此對于穿著者的腳型有一定的要求,我們在實戰體驗中還是明顯感到了前掌擠腳的問題,因此我們建議傾向網購的朋友不妨實際試穿把握下為好。
關于球鞋的重量,我們跟大家一樣,都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值的。但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Zoom Hyperenforcer并沒有我們預想中的輕盈,大致比較下,也基本與Zoom Hyperfuse 2011的重量持平。就像之前提到的,雖然同時應用到了Flywire和Hyperfuse,但鞋面還是以Hyperfuse為主,因為內層加入了Flywire起支持作用,與傳統的Hyperfuse相比,Zoom Hyperenforcer側面的熱熔面比例要下降不少,但在鞋頭部分,設計師考慮到保護腳趾的安全性,熱熔面覆蓋了整個鞋頭。顯然幾根Flywire不可能將重量降低一個檔次,Flywire+Hyperfuse并非是以輕量化作為賣點,而是結合兩者的優點,既兼顧了透氣性又保證了足夠的側面支撐。雖然如此,Zoom Hyperenforcer還是市面上最輕的幾款球鞋之一,并不是成為我們雙腳的負擔,而透氣性確實是近期我們接觸的球鞋中最為出色的一款,熱熔面積的減少利于空氣透過細密的網面更好的流通,鞋舌上的鏤空圓孔也能夠呼吸起來,一場球下來我們少有的不覺得悶熱,對于馬上就要到來的夏季,Zoom Hyperenforcer無疑讓我們提前有所準備。
Hyper系列幾乎一成不變的中底配置讓我們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適應這款球鞋,Zoom Hyperenforcer采用了Phylon中底,前掌搭配Zoom Air緩震單元,值得稱贊的是厚實的Phylon中底調膠的十分到位,依靠Phylon緩震性,以及后掌大底“內凹”的設計,在落地的一瞬間,能夠感受到非常好的彈性及反饋。相比之下,前掌的Zoom Air則是習慣性“慢熱”,前掌的反應在起初不是很出色,腳感略顯生硬,需要更長時間的磨合,另外一個問題是,Zoom Hyperenforcer的中底層較厚的緣故,前掌并不是十分貼地,也導致球鞋的場地感不佳,起動的第一步感覺是并不能夠得到來自地面的反饋,作為一雙輕量化的球鞋,第一步的滯后感顯然不能令人滿意。不過Zoom Hyperenforcer的前后掌過渡還算平衡,在其他幾款Hyper球鞋如Hyperfuse 2011上普遍存在的前掌略高的問題,倒是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
Hyperfuse的鞋面加入了Flywire的支撐,Zoom Hyperenforcer的側面穩定性十分到位,不過與Lunar Hypergamer類似,球鞋的重心偏高,而且沒有加入TPU的中底支撐,又不像Zoom Hyperfuse 2011中底外側有獨立橡膠區域設計,穿著Zoom Hyperenforcer我們不免有些保守,在開始做一些幅度較大的變向動作時有所保留。不過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是,盡管Zoom Hyperenforcer前掌外側的防側翻外延支架并不像在Zoom Hyperfuse 2011上那么明顯,但實際效果確實出乎我們意料。
在大底方面,Hyper系列一直貫徹實戰至上的傳統同樣在Zoom Hyperenforcer上有所延續,盡管單從鞋底的紋路來看,并不像其他球鞋分區域采用不同的紋路,僅僅是大面積單一的人字紋路,卻也足以保證球鞋出色的抓地力,只有后跟橢圓形區域采用了大小深淺不一的點狀紋路,有著十分出色的吸附力。細細觀察下全掌的人字紋從前到后也有密疏的過渡,作為一雙輕盈靈動的球鞋,前掌顯然要比后掌耗損更大,因此人字紋路更深更密集,同時兩道凹槽利于起動和變向,風格強悍的大底極具殺傷力,完全能夠勝任水泥,瀝青等外場條件。
Zoom Hyperenforcer很好地延續了Hyper家族的香火,Flywire和Hyperfuse的首次結合盡管沒有達到我們預期,但所表現出來的輕盈和穩定性,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體驗。除此之外,Zoom Hyperenforcer或許沒有太出色的設計,不過綜合來看,這的的確確是一雙很務實的球鞋,輕盈靈活,透氣耐磨,中規中矩的中底科技也不需要我們花費太多的精力去適應,在夏季即將到來之際,Zoom Hyperenforcer率先吹響了先鋒號。
Nike Zoom Hyperenforcer-各測評分值 | |
舒適性 | 8分 (滿分10分) |
換陣型 | 8分 (滿分10分) |
踝保護 | 8.5分 (滿分10分) |
抓地力 | 9分 (滿分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