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球鞋總是能以一些華美的細節吸引你的眼球而使你忽略另外一些明顯的缺點。Hyperdunk有著無與倫比的輕量化表現,然而前掌的緩震耐久性卻十分糟糕,而且在稍微布滿灰塵的場地就會減弱它抓地力;Zoom LeBron VI擁有強悍的緩震性能,然而在腳部舒適性細節上卻不盡完美。盡管Jordan 16.5并沒有那么多顯而易見而突出的特點,但是16.5在各方面都十分均衡。這使得16.5成為了一雙杰出的球鞋。
Jordan Brand推出的.5系列的球鞋總是遭到這樣或那樣的指責,深愛Air Jordan正代的鞋迷們不希望看見經典的鞋款被如此改變。而這些反對者之所以這么說,恐怕是因為他們從未穿著.5系列的球鞋實戰過。雖然我也認為.5系列之前的幾款“雜交鞋”外觀確實看著惡心。但是你無法否認其在實戰性能方面,尤其如12.5,它們的出色表現。而16.5卻將這個系列的球鞋的實戰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保證實戰性能的同時,外觀也到達新的高度。
評測16.5時先要告訴你的就是就是有關這雙球鞋的高品質材質與結構:這是一雙制作精良的球鞋。忘掉你的復刻AJ 正代吧,不說材質,單論那讓人惡心的溢膠就讓人提不起性質,起碼我是如此。事實證明Jordan Brand最新的幾款球鞋,比如Melo和CP的鞋款都是從頭到腳的好做工。看來Jordan Brand是該對復刻鞋款的做工做些改進了。但是眼下這雙鞋卻是實實在在為球場而生。
舒適的腳感是16.5另一大優點。我們都知道,許多籃球鞋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如果一開始就給人很不好的感覺,那么他就很難讓你有想買下他的想法。當你穿上16.5的那一刻,后掌的低壓氣墊和前掌的Zoom讓人感到柔軟卻有彈性。鞋子內里有一種茸茸的感覺,并且盡可能減少了磨腳的接縫,配合形狀科學的腳踝設計,整體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鞋子結實的鞋面讓人感到鞋子良好的做工與質量。軋邊的厚皮革制成了鞋子的鞋面,而這會讓人在前幾次穿著時感覺鞋面偏硬。或許我們應該感謝皮質鞋面和中底間的網面材料的鞋面,從某種程度來講,這種材料在不需要大面積材質的情況下提供了很好的支撐性,所以在支撐的同時它使鞋子減輕了重量。他或許不是你穿過最輕的鞋,但是由于順滑的前后掌過渡,穿起來會比讓人感覺它沒有實際的那么重。
優秀的鞋面上一個缺點就是他的透氣性。網眼的鞋舌和中底附近的網眼材料幫助提升了透氣性,但是我的腳還是感到悶熱出汗。好在穿著它打球時不會感到太過悶熱,但是如果能增加透氣設計就更好了。說實話,我對鞋面最大的不滿在于它的鞋帶系統缺少讓人輕松系緊鞋帶的摩擦力。大號的鞋帶孔,借鑒了Air Jordan XVII的設計,但是卻會讓鞋帶在比賽中松動。其實,16.5帶給大家很舒適的感覺,不過將它的鞋帶盡可能的系緊會是令人頭疼的一件事。不過鞋帶中一個可取之處在于它兩個大號鞋帶孔中深藏的鞋帶扣,不用太過用力,它就能提供額外加強的包裹。
中底配置方面,后跟低壓氣墊(亦稱吹塑氣墊Blow-molded Air)和前掌的Zoom Air的搭配會如你所愿的舒適。前掌的緩震有彈性,后掌則吸收落地的沖擊,這儼然是一個完美的組合。不論我在拼命防守,后或者沖搶籃板,鞋子都能給我很安全很放心的感覺。這是我最愛的內場配置,不僅提供很好的場地感,緩震也讓我再一次次的落地中感到放心。
目前我們已經說過了鞋子各個方面的問題,最后要說的就是他的抓地力。我想重復說的是:Air Jordan 16.5是雙很棒的鞋。穿著這雙有著良好抓地力的球鞋,我感到自己像是換了一個人。我可以任意的切入,急停,而完全不用擔心會像滑冰一樣在場上滑動。哪怕是在有塵土的球場上,Air Jordan 16.5也能從容應對。魚骨紋能夠提供所有方向的牽引力,而其抓地力會在前幾次后越發的優秀。不過要說缺點,那就是在鞋子外底的最外側缺乏紋路,導致部分外底缺乏抓地力。那些喜愛切入突破的球員對于外底的要求恐怕比中底都要多,就像CP系列的球鞋就是為此而生。但是對于不太激烈的比賽,這就顯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總結:作為曾經聯盟中很火熱的一款Jordan Team鞋款,16.5的表現無疑是很好的。眾多的代言,高曝光率也讓很多人對它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冬暖夏涼的鞋面和不錯的性能可以成為春冬相接時不錯的選擇。不論是內場還是外場,他都會給你帶來不錯的感受。但是相信他的外底還是不太能夠禁得住水泥的洗禮,所以選擇好的場地尤其重要。用它在塑膠和木地板上征戰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