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穿上去不太習慣,但是后面逐漸能感受弧度設計之用意,而且在前掌處有兩個外突,讓你能在全左/偏左上/偏上都能有不錯的防側翻體驗。防側翻以弧度的方式呈現應該可以追溯自adidas天足系統那時期的鞋款,如果接下來的BYW X上市,大家不妨去試試看,一開始會覺得不太穩定,但是習慣后你反而會更自在的感覺,就像我說的不倒翁往左推,晃過來反方向反而有驅動的力量。
因為在測試過程中,朋友提到這雙與adidas Dame 3的比較,我便把它拿出來穿,一只鞋一只腳,在貼地反應上,兩腳前掌大致相同,Pro Bounce的前后掌高比較一致,所以反應更好一些,符合我喜歡的感受。
在使用小碎步變向或是胯下,轉身動作都滿流暢的,對于喜歡突破的球員或是地板技術流,這雙鞋子能給你的反饋不會讓你失望,還是要再回到各角度側面圖,大底不完全接地與藉由設計之弧度帶動的情況下,啟動似乎能快上那么一些。
在室內場打球頻率偏多的我,這次也要特別提醒大家,這雙的抓地絕對符合大部分場地的需求,比對一下雖然不是生膠底,但是與Harden Vol.1 "Dark Ops Xeno"感覺相似,連集塵的感覺都一樣,但雖然在室內場打球,有時打完球在大底仍會出現摩擦后產生的細紋或是膠條,一開始也滿擔心是不是有耐磨的問題,但后來感覺比較像是一層膜,摩擦掉了之后就很正常了。
在PE版本的大底摩擦力一定與一般版有所不同,雖然沒有實戰過一般版,但是聽朋友所言,一般橡膠的抓地力也不會讓人失望,甚至可能更好。
在一個月的測試中,這雙鞋子在抓地方面沒有讓我擔心,即便是后期在室外干凈的PU場地也一樣,除非是兩天沒有拖地的室內地板。(但我想沒有人會想在那邊打球)總而言之,在應付一般場地來說,這雙鞋子是不需要擔心的。
前段提到,偏薄的后掌會帶來什么缺點呢?其中之一就是可能不夠厚實的后掌,但我這邊只是說可能,因為要視個人而定,我自己則是覺得這樣的緩震其實夠用,硬是往后跟踩還是能感受的Bounce的回饋,如果有去試穿的朋友可以試試看,在實戰中能感受到最軟的程度大概就是那樣了。
Pro Bounce對比Crazy Exposive的效果如何?如果Crazy Exposive是韌,Pro Bounce反饋的速度可能會慢上一點點。我知道強人所難,但是如果希望他是一雙反應為主,緩震只是輔助的鞋款,那就正中紅心。
它稱不上軟,但會讓你覺得有存在感,但我不太確定在大噸位的球員上是否適用,可能反饋疲乏的速度會來得快一些,但是對一般人來說,我認為他在極軟(10)與偏硬(0)的的光譜上,他大概處在(5)的位置,仔細想他這樣也符合它的定位,給1到5號的球員穿著,有個最大公約數。
先說投籃,這也是我在球場上最常做的事情,因為鞋底的反應及貼地感受優異,所以在運球后帶一步投籃,或是三分定點投射都沒有太多負擔,但要跟射手的極致ASICS Naked EG02相比,還是有一段距離,就差在原地起跳前能提供的穩定感。
?
再來是切入,同樣因為良好的貼地及反應,在剛剛從Harden Vol.1與Crazy Explosive切換過來的過程,受利于外底的弧度,切入的感受比以往好,那段時期切入次數也變多。而在切入后的墊步與更細微的反應則能更清楚感受,包含最后收球上籃的重踩步伐,能更俐落的完成。
防守不靠天份,只要肯努力就能做好,也是我在實戰動作上最側重的部分,不論是失誤后,沖刺追上前的補防,或是一對一單防,在個人能力允許的范圍內,從沖刺需要的反應到踩防守Crossover腳步需要的即時反向都能讓我游刃有余,基本上只要能滿足我在防守所需要的各項能力,大部分是抓地,反應的綜合,我都會覺得這鞋子不錯,如果你的打法與我相同,你應該試試這雙鞋子,他就像一個不會背叛你的伙伴。
結論 ?
總結一下這雙鞋子,其實我還是挺喜歡的,很久沒有看到這一雙能與球隊特色結合市售又不算太昂貴的鞋款。雖然不強打科技,但是跟著adidas簽下的一堆年輕有潛力的球員曝光,這次還包括WNBA女性球員呢。
強力放送廣告下不知不覺就埋單了,PE版球鞋滿足了買不起太貴簽名鞋但是又希望擁有獨特性的人們,如果加上球鞋本身的質量就夠好,那自然能夠吸引不同人買單,想起了以前Kevin Garnet,Tim Duncan,Gilbert Arenas等人的Team adidas同樣是搭配不同位置的球員,以整個團隊的形象行銷的時候。
回到標題,為什么要用返璞歸真的原因是這雙鞋子讓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科技搭載不多的球鞋,但是卻能用設計或是結構面的補強讓一雙球鞋能有更好的表現。因為硬要說這雙鞋子科技含量真的不高,就是一雙有水準的球鞋,在緩震,反應,包覆上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定價又不高讓更多人可以接受,而要讓更多人接受就必須在外型細節多下點功夫,外型這點似乎做到了。
換個角度想,這樣的配置應該對NBA球員沒有太多影響,強到一個程度后,保護靠貼扎,還有神秘的個人訂制鞋墊,剩下來可以玩配色,讓更多球迷選擇穿上與球星相同的配色鞋款,心中滿足,就會不知不覺掏出錢來了。
adidas很久沒有一雙適合且主打各位置球員都能穿的球鞋,去年的Crazy Explosive沒有被強力推送很可惜,希望后續這雙鞋子可以媲美Nike Hyperdunk系列,不論你是后衛前鋒甚至中鋒都能一試,雖然Bounce有衰退的問題,但我仍舊鼓勵大家去試試看這雙鞋子,能找回過去球鞋簡單但是卻又充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