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8.5/10分
與上一代相比,新一代的Energy Boost總體看來似乎變化并不大,仍然是較為經典的跑鞋設計。
不過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在鞋面設計上,Energy Boost有了很大的變化。布滿了TPU熱貼合材料的Energy Boost,讓它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相比于過去僅僅使用TechFit面料的Energy Boost 3.0而言,新的鞋面總有點新奇誘惑的感覺。
至于配色方面,我們拿到的這雙黑白配色算是相當經典的,但是除了黑白配色之外,adidas還為Energy Boost設定一雙熒光黃配色,很耀眼。相比而言,我覺得黑白配色的Energy Boost外形分數更高一些。
實著:8.6/10分
雖然同樣使用了大量的BOOST中底,但是Energy Boost的實著腳感卻是與UltraBOOST完全不同的感覺。由BOOST與EVA混合而成的中底腳感略顯偏硬,沒有UltraBOOST那種直接的回彈反饋。
也正是中底的變化,讓Energy Boost的落地穩定性提升明顯。尤其是后跟中底的設計,是一種將足跟完全包裹的設計風格,加之它鞋口位置填充的厚實泡棉。Energy Boost上腳后會有一股非常厚實的包裹感,對于初中級跑者而言,這種感覺無疑會讓人感到安心。
至于鞋面的表現,Energy Boost有著很大的變化。過去的TechFit鞋面以傳統面料為主,但是在Energy Boost上,adidas采用的這種四向彈力網面料,鞋面腳感相當出色,并且彈性十足,腳趾活動自由散漫,腳感也絲毫不遜于UltraBOOST的Primeknit鞋面。
如果拋開鞋面兩側的支撐來看,這種四向彈力網就像襪子一樣緊緊的貼合著腳面,這也是目前鞋面設計中最為追求的風格。更重要的是Energy Boost鞋面上布滿的TPU熱貼合材料能夠隨時提供必要的鞋面支撐能力,鞋面的實著表現應該是Energy Boost最值得被提及的部分。
緩沖:8.7/10分
看Energy Boost的前后掌BOOST設計,能夠明顯的看出來它更傾向于后掌落地的跑者。Energy Boost的后掌高32mm,前掌高22mm,后掌的BOOST材料要遠遠多于前掌。因此在中底緩沖上,前后掌也就有點明顯的不同,后掌緩沖厚實,前掌略顯偏硬。
在中長距離的路跑中,Energy Boost的后掌緩沖持續性很強,BOOST中底能夠在很長一段范圍內提供出色的緩沖表現。如果放到全馬距離,我想Energy Boost的中底也能帶來很好的表現,不過這種表現僅限于后掌,由于前掌BOOST材料偏薄,所以在長距離中中底會有比較明顯的變硬傾向,久而久之前腳掌會有疼痛的可能。
與緩沖相對應的是中底的回彈表現,已經得到驗證的BOOST在后掌位置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回彈反饋。相比而言,前掌就要遜色許多。
如果你是一位習慣于前掌路跑的跑者,那么Energy Boost的緩沖分級或許是你要關注的重點。
支撐:8.3/10分
Energy Boost在鞋面支撐上花了很多功夫,四向彈力網鞋面上的環形TPU熱貼合材料,足弓兩側的硬質材料,以及后跟位置的FitCounter TPU穩定設計。實際表現也是相當不錯,Energy Boost的鞋面可以說是對傳統鞋面與新型鞋面的一次組合,尤其是在包裹方面的設計,給雙腳留下的感覺相當的棒。
至于中底,Energy Boost的支撐表現要比UltraBOOST好上不少,雖然同樣使用的Torsion System防扭轉系統,但絕對是更超值的體驗。左右兩側厚實的塊狀BOOST中底設計提供了十分穩定的體驗,落地穩定,并且中底內側有特別的防扭轉系統加固,因此Energy Boost也可以滿足輕度以及中度足內翻的跑者。
耐久:8.0/10分
全掌馬牌橡膠大底似乎是很難撼動的設計,這雙Energy Boost在過去幾周的路跑中,并沒有出現過分的磨損情況。但是由于橡膠大底的厚度偏薄,所以整體的耐久性可能會略受影響。
另外,四向彈力網鞋面雖然外側增加了一層TPU材料,但是網面材料本身厚度偏薄。因此在實際穿著中小腳趾位置以及大腳趾位置,在長期穿著之后極易出現磨損情況,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因此我們將Energy Boost的耐久壽命定位在8-9場全程馬拉松,或者700公里+總量路跑。
總結
Energy Boost是雙不錯的路跑鞋,是一雙緩沖性能與回彈反饋都相當不錯的長距離慢跑鞋,可以在日常慢跑或者馬拉松距離的比賽中輕松切換。
全掌的BOOST中底以及全新的四向彈力網鞋面,使得Energy Boost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變。過去在鞋面上的小缺點,如今有了新改善,整體的實著體驗也有了相當大的提升。在同級別的緩沖慢跑鞋中,Energy Boost算得上一雙值得購入的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