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直板長膠還是橫板長膠,經常看到當長膠發力時讓對手打回頭的無奈。那么長膠究竟應不應該發力?怎么發力?什么時間發力?什么情況下發力?這個問題有其復雜的成分,也有簡明的原則。
比如“對付長膠是[搓一板,推一板]”也就是說,當長膠回球出下旋時,對方不發力,而是用回下旋的方法搓一板。等你用拱一板下旋來球時,長膠出了上旋后,對方則要發力推一板。對方是橫板的話,甚至要彈打一板,叫長膠被動至極。換一個思維方式;
當下旋球來時,而對方又是待機而動時,我們橫向輕劃一板,在來球的旋轉軸處動手。這時會打長膠的選手會托撥一板,我們在這時再發力彈打,或撞推,那么回球則是又沉又急下墜。對方要想在這個回球上“借力打回頭”,是很困難的。這時我們的發力就是正確的,而不是盲目的。通過對長膠特性的解讀,不難總結以下一些發力原則。
一,視對手決定發力方式;對手不熟悉長膠的,可以利用下旋來球發力。對手熟悉長膠的,要在上旋(弱一些的上旋)來球時,用長膠發力“推撞”,“正手攻”,“彈砸”。或像上文方式“控短下旋球,發力打上旋”,這是一個對付有實力的對手的策略。
二,對手離臺遠(1米外)時不發力。對手上臺時可發力,力度以加快球速為主。
三,可向對手反手外側發力(主要指直板對手)。
四,臺內球橫向可發力;發力方式以手腕手指為主,不能用大小臂發力。
五,近距離發力,發力行程要短,從蓄力到發力過程要短,動作要小,發力要突然。發力盡量不用底板力,多使用膠皮的切線摩擦力。即所謂“多打皮子少上板”。
六,從遠處向臺前跑動發力,要注意使用持續力。即用球拍“推帶”球,將球“送”到指定的點位。
總之,要注意發力后的還原和防守。“頓力”,“續力”,“小動作”,“快還原”,是長膠發力的要點。
遇到長膠選手或業余高手時,長膠使用面的發力,要控制在長膠使用的20%為宜。也就是說出機會球時發力為宜,當然不能從不發力。發力時一定要注意底板與膠粒力量的比例,綜合力量要以每個回球能凸顯,使用長膠回球后,落在對方臺面出現反彈不規則為最佳。舉例說;對方發一個不轉長球到你的反手位時,你如何回球,就決定了你下一板形式的優劣。
多數長膠醫生的第二板選擇是沖你一板或彈打(大力推彈)一板的主動進攻。一般長膠使用者多是磕推來球,這個過程借力頂的多,同時先用下“磕”保證摩擦,并略加合力推出長的底線球。這個長膠回球在大多數人眼里是好球,又長又低。但這種球長膠醫生往往會回的很好,并取的主動。所以改變“長膠借力”回球的思維,是保障長膠多變的關鍵。
這種球可以在來球下降后期,觸球的中后部偏下,輕撞,壓裹,摩擦。由借力變為主動發力,當然這個力是恰到好處的“小力”,球過網即快速下墜。對方多數時是托回,出機會球的機會大大增加,用反膠進攻的成功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想起一次比賽中,一個專業的和一個半專業的相遇。專業的橫板雙反,半專業的橫板反手長膠正手反膠削攻打法。專業的只要一聽倒對方用反手削球有底板聲音時,就是一個爆沖,個個上臺得分。同樣當對手削球沒了聲音時,專業的就失誤。最后專業的聽聲才發力,沒聲的就對付回去。
這說明上底板的球不轉,因為作用球上的力是由底板和膠皮的兩個力的合成,當底板的力大了膠皮的力必然就小,底板的力借用少,球只依靠膠皮力量不走道(前進力小),對手借不上力,無法發力。長膠是依靠變化贏得比賽的,所以長膠使用時一定要多使用膠皮力,少用底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