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主攻手的能力要用力量,跳躍,手法,保障等字眼來形容,那么副攻在場上的作用更突出的應該在攔網,掩護和功到垂成的快球戰術。
一般來講,副攻的快球戰術分為四種類型,即:前快,短平快,背快和背溜,女排還有一項背飛戰術,在現代男子排球中幾乎不運用。
前快,也稱“近體快”,國際上稱“A快球”。是進攻區靠近球網及二傳手的快速進攻。當對方來球接觸接發球的隊員的手那時起,副攻即以45度方向步伐直接切入二傳手的身前直立起跳,關鍵是副攻手要在空中事先起跳等球,球剛離開二傳的指尖,立刻甩臂攻擊。
短平快,國際上稱“B快球”。是攻擊區稍離二傳手前方的快攻,距離約2-3米(在4號位和3號位之間)。當接發球后,副攻須判斷起球方位,球速及高度起跳,二傳手傳出的球平行球網前行,副攻可選擇最佳攻擊點和線路下球。
背快,國際上稱“C快球”。是攻擊區靠近二傳手背后的快攻戰術,可以說是前快的鏡像。同樣的,當接發球后,副攻即以45度方向步伐直接切入二傳手的身后直立起跳。由于二傳手傳球的手是在頭上靠前的,所以背快球幾乎是在二傳的頭上方(稍后)扣球。也因為背快和前快的插上線路是一樣的,所以優秀的副攻手掌握起跳前才“切換”的本領(扣什么球是二傳和攻手事先約定的,但攻手可以用假動作),來迷惑對方的攔網。
背溜,國際上稱“D快球”。是攻擊區稍離二傳手后方的快攻,距離約2米,也可以說是短平快的鏡像,是"背后的短平快”。但由于現代排球,尤其是男子排球,二號位的進攻戰術更豐富了,對接應二傳的運用更多了,背溜的球又不好傳,所以實際運用背溜戰術的較少見。
背溜和背飛最大的差別在于傳球的弧度,背溜是低弧度的拉開球,不飛。高水平的二傳傳出的背溜球沿著網口上固定的高度向二號位方向平移,由攻手選擇擊球位置,一般在2米前后。背飛是高弧度的傳球線路,飛。攻手在標志桿附近下球。嚴格意義上說,背飛已經不是快攻戰術,因為前面介紹的四種快攻戰術都是攻手起跳等球的。背飛是依靠副攻的速度,拉開對方攔網的變化的戰術。
副攻,在英文的原意里叫“Middle Blocker”(中間的攔網手),我想當初翻譯過來的時候,也是相對于“主攻”的稱呼得出的結論。的確,副攻在排球比賽中起了相當重要的掩護,攔網的功效。但在一傳有保障的前提下,副攻的快攻戰術也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作用。現在高水平的比賽中,副攻手成為一場比賽的得分王(攔網+進攻+發球)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還是回到開頭的那句話,一支好的,有實力的排球隊,一定是全攻全守,各個位置的能力相對平衡的隊伍。隊里能有一兩個砸的當然很好,可以成為贏球的關鍵,但絕不是“充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