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腿走水主要靠連貫的蹬夾水動作以及正確的腿部姿勢。
1.蹬夾水動作
蛙泳的主要推進力來自于腿部的蹬夾水動作。蹬夾水是由蹬和夾兩個動作構成,蹬腿應先伸展髖關節,然后是膝關節,最后是踝關節,在向后蹬的同時向內夾水。這樣的連貫動作能夠顯著提高水中的推進效果。蹬夾水主要依靠小腿和腳掌的力量,而大腿則作為發力的支撐。
2.翻腳動作
蛙泳蹬水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翻腳的技術。進行蹬夾水前,需要先翻腳掌,通過向外翻腳可以增大對水面,為蹬水創造有利條件。勾腳尖并形成腳和小腿的內側對水面,可以增加橫掃的面積,從而提高走水效率。
3.腿部姿勢
(1)收腿:收腿動作是為了把腿收至最有利于蹬水的位置,不產生推進力,反而可能造成阻力。因此,收腿時應盡量減小阻力,保持腿部與腹部的流線型,避免形成角度。同時,收腿后大腿之間的距離不宜過大,否則會影響夾水效果,減少推進力。
(2)蹬腿:蹬腿是產生推進力的主要階段,蹬腿時小腿和腳掌應迅速有力地向后蹬出,并保持勾腳動作。蹬腿的方向是先向外向后蹬,然后轉入向內向后蹬,最后階段是向內,向后和向下的蹬夾腿,形成蛙泳的蹬夾水是呈弧線形的鞭狀蹬腿動作。
(3)滑行:蹬夾結束后,由于蹬腿的慣性作用,兩腿會有一個短暫的滑行階段。這時兩腿應盡量伸直并攏,腿部肌肉和踝關節自然放松,借助蹬腿慣性向前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