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比賽時,運動員的每一次擊球動作,都是從站位準備開始,在判斷對方來球的路線,落點后反應起動,移動到擊球位置擊球,然后做下一次的擊球準備。
判斷,選位—>反應,起動—>移動,引拍—>到位,擊球—>判斷,選位……
在比賽的對擊過程中,雙方都按此程序擊球,周而復始,直至成死球。這四個環節都會影響擊球員擊球技術的好壞,并且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環環相扣。
一,判斷,選位
“快速準確的判斷是建立場上合理選位的基礎”。運動員在站位準備時,應根據對方的戰術意圖,技術動作特點,比賽場上雙方的攻防態勢和羽毛球基本球路特征等,在自己每一次將球擊出后,作出對對方下一次擊球方法和意圖的預測,即判斷。并依此將自己的注意力和身體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即選位。如果在擊球后,你只是簡單地回動到球場的中央位置,而不是根據對方可能還擊的球路作出判斷進行合理地選位準備,那么,不但會給對方提供有利的進攻機會,而且,也往往會增大自己在場上的移動距離。
二,反應,起動
在羽毛球比賽中,具有來回多,移動距離短(一般都在2~3步之間)的特點,所以雙方運動員場上起動速度的快慢比較,對比賽勝負的影響至關重要。
羽毛球實戰中的起動過程,實際上就是人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過程。反應是速度素質的一種表現形式,指從給予刺激到開始發生動作之間的瞬間,由感覺時間(接受刺激,也就是在實戰中根據視,聽覺感知對方擊球的動作和路線),分析綜合時間(思維時間)和運動時間(動作始動時)三方面組成。
由此而見,正確的判斷將有利于快速的起動,因為它可以大大地縮短反應的感覺和分析綜合時間。但也應該認識到,在羽毛球實戰中,判斷和反應,起動畢竟是兩個既有聯系,又不可完全替代的環節。事實上,優秀羽毛球運動員在比賽的的每一個擊球過程中,都試圖對對方球員的擊球目的與方法作出正確地判斷,但他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在對方球員未擊球前,提前向他們預測判斷的位置移動去等待回擊對方的來球(這里指得不是合理的選位回動)。因為,只要是具有一定訓練水平的羽毛球運動員,他們基本上都會具備在很后出手前變化其擊球方法和線路的技能。
三,移動,引拍
移動,是指羽毛球運動中的腳步移動的方法。我國的羽毛球訓練歷來非常強調對于運動員步法的訓練。
羽毛球步法是指運動員在大約35平方米的本方場地上,運用轉體,并步,跨步,交叉步,墊步和蹬跳等動作,進行快速,合理并又有一定規律的上網,后退和兩側移動的方法。它是羽毛球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運動員學習和能否掌握好正確技術的基礎。
準確的判斷,合理的選位,快速的反應起動,再加上快速合理的移動,目的都是為了爭取及早到位主動擊球。
引拍,在這里是指羽毛球擊球動作中的整個引拍過程的前期動作,如擊球員從中場退到后場擊上手高球,他在開始后退的同時,就應該做球拍后舉至右肩上方的動作,而不應該待后退到后場才開始引拍。在羽毛球實戰中,對一名運動員在場上移動能力優劣,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評判:
1.速度:指運動員在場上從準備的位置到擊球位置之間位移的速度。
2.是否有利于擊球動作的選擇與完成:指運動員在很后一步移動到位時,不但已完成擊球的前期引拍動作,而且還應力求使自己的身體姿勢處于很佳的擊球準備狀態。如上網移動時,以右手持拍者為例(以下均同),在運動員完成很后一步移動到位時,他就應該同時處于右手持拍前伸引拍,左臂自然后伸,右腿前跨,左腿在后,成弓箭步狀。又譬如,從近網處向后移動,被動去救對方的推球時,雖然從速度上來講,兩點之間走直線是很快的,但此時,卻只能盡快地繞一個弧線移動,否則,就會在很后一步移動到位時處于面對羽毛球而背對球網,球,人,擊球方向都處于一條直線上的不利擊球位置。
四,到位,擊球
擊球員移動到合適的擊球位置時,通常,與握拍手同側的腳應保持與握拍手在同一方向,也就是在上網擊球時應右腳在前;后退至后場還擊高球,吊球,殺球時應保持右腳在后。很后一步落地時要有一定的緩沖,以便控制好自己的身體重心,有利于下一步的蹬地起跳或回動。
在我國的羽毛球技戰術訓練中,歷來強調快速,準確,兇狠,靈活的指導思想。因此,在擊球環節上首先要體現出到位要早,要盡可能搶在高點位擊球,在自己身體的前面擊球,以便自己能根據場上變化和戰術要求,通過控制自己的揮拍速度,擊中球時握拍的松緊和變化擊球拍面的角度,為能靈活選擇和變化擊球的方法,發揮自己很大的擊球力量,準確地控制和變化擊球的弧線,路線和落點,提供有利的條件。
但擊球環節的很終目的還是體現在擊球的質量上,也就是體現在能否隨意而精確地控制擊球的速度,路線,弧線和落點。以及能否在同一個擊球點上,在保持動作一致的基礎上,擊出速度,路線,弧線,和落點多種變化的球,使對方難以在你出手前作出正確的判斷,增大他還擊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