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拍橫打練習簡要步驟概述
1,擋。擊球上升期,借力為主,切忌摩擦,手腕,拍型固定。主要是熟悉球感和控制落點。時間7—15天。
2,撥。擊球上升后期或高點期,加之一定自發力,仍以撞擊為主,手腕,拍型固定。主要練習落點。時間1—2月。
3,攻球。在撥的基礎上,高點期發力擊球,以撞擊為主,手腕固定。目標要求,可發全力,落點相對準確,成功率80%以上即可。時間3個月左右。
以上三項基礎技術,均要求在近臺完成。
4,攻轉拉。在撥球和攻球的基礎上,退后至中近臺,在球的下降初期擊球,初期仍以撞擊為主,手腕相對固定。熟練后,逐漸加上手腕的內屈,內收和外展,外伸制造摩擦,輔之以板型的前傾及小臂的外旋。熟練后,逐漸退至中臺,要求發全力。時間在3個月左右。
5,撕。在拉球的基礎上,站位迎前,拍型前傾,在來球上升期觸球,借力為主,摩擦為主,向前方發力為主。目標要求,可連續快撕對方定點6分力弧圈10板以上,不定點4板以上或全力反撕4板以上。時間1個月左右。
至此,針對不轉或上旋來球的橫打基本技術基本成型。總時間在7,8個月左右。
6,反面搓球。手法類似于橫板削球。幾天即可熟悉。比賽不推薦常用。
7,反面拉下旋球。時間1個月。
8,臺內擰下旋球。手腕最大限度內屈,在來球高點期揮拍,下降初期擊球,以摩擦為主。臺內擰是直拍橫打最復雜的技術,整個動作的練習是貫穿在整個直拍橫打體系練習過程之中的。熟練反面拉下旋球后,可進行專項擰球練習,2個月左右可有成效。
至此一年左右,可有小成。但如果想在實戰中熟練運用,還需要輔佐步法,意識等練習,吳敬平教練原文中對落點,步伐等練習做了詳細講解,大家可以學習領會。
其余技術,比如彈,敲,貼,擠,削等,因為鬼槍推崇進攻,并不推薦常用,業余橫打彈敲雖然很多,但掌握了快撕之后,仍建議以快撕為主。而且在熟練了上面所列舉8項技術之后,彈,敲,貼,擠,削可以隨著技術的成熟而逐漸領會。
二,握拍
直拍橫打的關鍵在握拍。之前關于此類研究數不勝數,鬼槍不必多言,也不想分析那么細。總之,想對直拍橫打技術進行全面掌握的球友,首要條件就是在正常準備站姿的情況下,不調整握拍手型,只通過拇指和食指的壓緊與放松,就可以在反手位把球拍很好的垂直于球臺。
如果輕松做到,就算合理,如果做不到,需要調整肩,肘,甚至腰腿等部位,那就說明你的握拍不夠合理。這點與生理條件無關,也與后天刻苦練習無太大關系。
三,平擋球,撥球,攻球
平擋球是反面技術整個上旋球訓練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更高一級技術的分化訓練。動作的定型好壞和掌握的熟練程度直接關系到更高一級技術的學習速度。因此,在平擋球的訓練中一定要強調動作固定,反復訓練,熟練掌握。急于求成反而會走很多彎路,欲速則不達。
訓練的要領主要是調整板形。食指稍微放松,帶住球板,拇指用力向下壓,使板形前傾。站位和推擋球的站位一樣,但重心稍靠右腳,接觸球時用腰控制手臂,轉腰帶動手臂自然前迎擊球,借對方來球的力量把球回擊過去。
擊球時間是在球跳起的最高點,擊球部位是接觸球的中上部。當你已經把平擋球掌握很熟練后,就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力擋球的訓練。平擋球訓練的目的主要是在比賽中進行防守時的運用,對方進攻時能借對方來球的力把球防過去。
在此基礎上,結合本人實際演練,補充幾點不成熟的意見:
1,三者區別和聯系
擋,撥,攻3者的界限并不明顯。三者都是直拍橫打基礎技術,都對今后的整個直拍橫打動作定型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擋球在上升期,以借力為主;撥球在上升后期或高點期,在借力基礎上加上自發力;攻球在高點期,以自發力為主。
撥球就是加大動作的平擋,為了追求穩定性,可在高點期擊球,仍以撞擊為主,切忌摩擦。撥球練習后期,應逐漸加入板型的先垂直后前傾的吃,送過程,手腕可逐漸放松并逐漸加上屈伸,逐步演變成攻球。
2,關于擊球時間
個人以為,平擋球仍要以上升期為宜。用俗話說,就是球起來就擋。這個時期的來球,角度,力量,旋轉都處于衡定階段,容易借力和控制,尤其在實戰中應對對方拉沖過來的弧圈球,如果來不及快撕,平擋上升期是不錯的選擇。
練習者站位近臺(離臺30公分),準備姿勢。教練方用多球稍加力,喂到練習者反手位,練習者調控好拍型,迎前撞擊。相對容易。
3,關于動作
直拍橫打的體系構成,不是簡單的以肘部為軸揮小臂,而是整個上肢乃至全身協調發力。如果想練就比較成熟的直拍橫打技術,初期的動力定型非常關鍵。
4,關于站位
初學者一定要堅持同側腳在后的站位方法。原因很簡單,重心好控,護臺范圍大,正反手銜接流暢簡單自然。業余也嚴重存在初學者兩腳前后開立的問題,也應引以為鑒。
5,關于送球
我們練習直拍橫打的平擋,初衷就是培養手感。在練習初期,可以保持板型固定,向前推球即可,類似于推擋。待培養了一定的手感,進入自主發力階段,就可以在深入吃球的基礎上,加上板型瞬間前傾的平送過程,也就是發力的過程。如下圖。
6,關于腰腹
在平擋球階段,腰腹發力并不要求明顯,業余所講轉腰帶動等等,不可全信。進入撥攻階段,腰腹可以適當參與發力,但不建議轉腰。應以挺腰展腹發力為主,注意不要后仰。
7,關于護臺面積
按照前面所說同側腳在后的站位方法,個人建議護臺在1/3稍弱左右即可。畢竟還要突出正手的威脅。練習期間有中線或者過中線的來球,堅決半側身讓位用正手,這是良好的習慣。
8,注意你的非持拍手
這點我到現在還改正的不好,就是在前期練球沒養成好的習慣。非持拍手主要用來調節重心保持穩定。具體怎么做看圖吧。
9,注意重心的轉換
初期我都是立在原地,不懂如何去轉換,看視頻琢磨半天,也沒琢磨出來,再加上論壇有些球友好心的“誤導”……總之挺亂。擋撥攻階段,重心轉移比較細微,所以需要認真的體會。關鍵點一定要牢記:總體來講重心是基本處在兩腿之間的。擊球時,你的重心要偏重在同側腳,擊球后偏重至異側腳,引拍時再偏重到同側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