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模式的直板橫打系列技術是以臺內或近臺技術為主,但由于發力機制的革新,使得中遠臺或者遠臺的橫打相持對橫板反手也毫不遜色,這樣就劃分出了臺內及近臺與中遠臺的兩大類技術。由于兩大類技術的大,小臂的運用有不同,所以重心利用的方式也有差異,例如臺內擰及近臺起下旋時下肢只是支撐,以收,展腹的重心上,下轉換協助小臂發力,所以引拍時需收腹,發力時應展腹,因此迎前是依托展腹帶臂來完成的,中遠臺時需要大臂為主發力,所以引拍應引至身體中線左側,甚至到左體側,這時就應有左斜身,沉右肩,重心壓右腳的轉腰(體)動作過程了,這時的迎前過程就與正手一樣需回轉身體帶手臂來完成了。建議多做徒手練習,尤其是慢動作的反復練習,就更能細致地體會每一個環節的動作過程了。
迎前意識不足會伴有發力過早的現象,即啟動時就發全力,等到拍觸球時,速度,力量都會降,拍形前傾角度也會自然變化,這種情況下的摩擦效果就會不理想。我們平時強調迎前,在概念上也知道是大重心(身體)帶著小重心(手臂)迎前,但在實踐中卻往往是引拍完成后在那里等著球來,然后感覺差不多的時候就展腕發力,這種憑感覺打球的結果會出現二種現象:一是急于發力使展腕過早造成擊打過多,一是展腕過遲造成摩擦不足,其中以第一種現象居多,從而導致擰球下網或擊球出界。
注意:迎前的過程中手腕并沒有任何動作,直至觸球前地瞬間,手腕才開始外展帶動小臂外旋,完成拍繞球轉過程的,這是重點。在練習擋,帶,擰,撕等技術時,都必須要做足這個大重心帶小重心的迎前過程,為使發力充分作用于球上把握住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