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第一眼看到Nike Air Zoom Pegasus 33的人一樣,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為什么和32代如此相似?但當仔細觀察對比后就能發現,全新的“飛馬”與上一代想比將鞋舌變為了更加貼合的“刀片式”,并將鞋身的Flywire飛線科技減少到了一側5組,而中底的Cushlon泡綿和華夫凸點外底得到了沿用,與前作持平,這些不經意的變化究竟能帶來哪些飛躍呢?
當把鞋帶系緊的那一刻,明顯感覺到了Flywire飛線科技的作用,這種包裹感并不是束縛,而是穩定與放心。頂端新增的兩個鞋帶穿孔也彌補了前一代由飛線收尾帶來的系不緊,不跟腳等錯覺,使得調節更加人性化。鞋面的工程網眼很好的解決了半掌內靴可能帶來的悶熱感,一陣微風拂過,便能感覺到腳部的清爽。
這一代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前代原有的后掌Zoom Air變為了前后掌分離式Zoom Air。原地踏步,提踵時前掌感覺并不明顯,在5KM測試時,我特意將習慣的全腳掌跑法變為了前腳掌跑法。在測試的后半段鞋底基本被踩開后,這種富有彈性的推進感很是讓人興奮,在一定程度上,也轉移了腿部力量衰敗所帶來的疲勞感,加之Cushlon泡綿中底讓緩震性得到了不錯的提升,中底部分可以算是本次測試最讓人滿意的一點。
當然也有一點小遺憾,全新的“刀片式”鞋舌雖然提高了腳部的貼合感,但舒適度卻降低了,雖然并未發生鞋舌在腳部的位移情況,但總隱約感覺到摩擦腳踝皮膚,或許解決辦法就是換一雙稍厚些的長襪。
似乎和上一代差不多,但“荷槍實彈”的穿著后才真正體驗到了不同,我極力推薦前腳掌跑法的同學入手該跑鞋,不為別的,就為前掌增加的那一片Zoom Air,科技多了一點點,讓跑步爽了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