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鞋子的時候,正好趕上上海進入了黃梅天,幾乎天天都很悶熱,時不時的下陣雨,溫度高的時候就像是蒸籠,但為了完成測試任務,硬著頭皮跑了50公里,每次跑完就像是剛從水里撈出來一樣。
穿著體驗:包裹性非常好,我的腳算是正常腳型,不寬不瘦,飛馬37入腳之后,包裹程度剛剛好;腳踝支撐比較到位,鞋跟處的堅固程度恰到好處,腳踝在感受不到任何外力的情況下,仍舊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穿著穩定性也非常優秀。
不同路面感受:
柏油馬路應該說是最常使用的場景,所以拿到鞋的第一次跑步,就選擇在家附近跑了12公里的馬路。飛馬37的中底確實非常軟,有了氣墊的加持,比飛馬35明顯緩沖更足,反彈更有力。受梅雨天氣的影響,悶熱的環境,即使跑動過程中,雙腳也感受不到一絲風,12公里跑完的時候,鞋幫已經汗滋滋的了。
最舒服的肯定是操場的塑膠跑道,由于我是全腳掌著地,所以在落地的時候,感受不出前腳掌氣墊的功能,與其他跑鞋的落地感受無太大差別,但腳離地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出氣墊的回彈力。跑操場的當天下了很長時間的雨,操場上有些積水,10公里快結束的時候,鞋里明顯感覺到進了水,但是并沒有感覺到有太大的不適,對速度也產生太大的影響。
關于氣墊的作用,在徐匯濱江跑半馬的時候,感受更加明顯,徐匯濱江的路面情況比較復雜,有水泥路面,柏油馬路,上下橋,各種大大小小的坡等,在上坡上橋的時候,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前腳掌氣墊的幫助,即使到了后半程,有了氣墊的助力也可以比較輕松的應對上坡的路況。
飛馬37在跑步機上的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并沒有感受到與其他跑鞋的明顯差異。緩震效果,穩定性等都比較可靠,不用擔心跑步過程中有意外發生。
總結
作為一款性價比挺高的訓練用鞋,飛馬37可以說是非常優秀。外觀延續傳統,雖然略感乏味,但鞋尖類似斜劉海的鞋鼻,我認為是此鞋的點睛之筆,讓選擇他的跑者有了一絲絲個性的體現。
鞋重適中,緩震,穩定,支撐,包裹性等方面,我認為都非常優秀,舒適性有很大的保證,個人認為比較適合4分半到6分配速之間,體重適中的跑者選用。
要說不足之處可能是因為外觀的升級而導致透氣性能有了下降,在目前這種梅雨天氣當中,略顯悶熱。另外穿鞋的時候鞋舌不易打理也有點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