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釋手的全掌Boost
自從Boost科技使用到了籃球鞋上,我對全掌Boost的喜愛已經表達過了無數次,正所謂軟彈兼具,舒適無比,既不會像ZOOM AIR那種長時間的穿著后,由于突出氣墊所帶來的腳掌酸痛感,也不會像緩震膠那樣使用壽命過短。
雖然籃球鞋上的Boost科技不像在跑鞋上的那般柔軟,Crazylight Boost相對比較來說,彈大于軟,也就是更講究啟動速度。這一次Crazylight Boost 2018承襲上代,在Boost的調整上還是選擇了略偏彈一點的設計,在后掌緩震較為明顯,前掌較薄而更講究啟動速度的情況下,設計成更適合快速后衛所需要的腳感。
優秀的抓地力
Crazylight Boost 2018的外底設計非常類似于上一代的Crazylight Boost 2016,絕大多數時候抓地力表現都非常好,沒有給曾經的Crazylight Boost系列丟臉。無論是室內,室外,塑膠還是地板都很少出現打滑現象,即便是在有灰塵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在一個較高的水準層面。
耐磨性方面,目前實戰約8-10小時,外底沒有明顯磨損,橡膠外底似乎還算是經得起摧殘,但是水泥地奉勸各位選手還是不要去嘗試,鑒于Boost“橡皮擦”的外號,望各位選手還是在塑膠或者木質地板上迎戰。
相較于其他橡皮擦外底的全掌Boost籃球鞋來說,Crazylight Boost 2018在耐磨性表現上算是可圈可點的。
材料舒適 包裹性強
Crazylight Boost 2018的鞋身材料與上一代相比略有差異。Crazylight Boost 2016有兩種版本,較為昂貴的Primeknit版本和稍微便宜一點的網布版本。而我之前所買的網布版本,對于籃球鞋來說舒適度也夠用,但是Crazylight Boost 2018的TPU表面涂層搭配網布讓鞋子感覺非常輕盈貼合。動態鞋帶的設計,配上鞋子內非常厚實的襯墊,雖然有點悶腳,但是保持了很好的舒適度與包覆感。整體舒適性比上一代略勝一籌。
缺點:支撐性欠缺,不跟腳
舒適的包裹以及輕薄的網布,帶來的反而是較差的支撐性。對于橫向移動多的人來說可能會有點困擾。而在Crazylight Boost 206有的不跟腳問題,這代依然也有,雖然鞋帶綁緊一點可以解決,但是相對于其他球鞋還是無法擺脫略不跟腳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