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反饋良好的前后緩震
當我自己入手新鞋,第一次在場上實戰,腳感其實就很明確了。首先它一點都不拖踏,對于需要啟動速度的人來說完全不需要擔心。但是它又有明顯的緩震感,緩震單元的面積也不小,舒適度也能兼顧。
AJ35的整體緩震并不是特別軟,我個人覺得彈偏多一點點,如果不是講究極致腳感,像是KD13或是全掌Boost那種強烈感受的話,我覺得AJ35的緩震是非常全方位的設計。至少對我來說,我覺得非常適合全場跑動的打法。
當然肉眼可視的Zoom在外場會有一點點摩擦的風險,雖然我覺得機率很低,但是如果你是外場愛好者,可能要稍微注意一點了。
(2)穩定良好的抓地力
AJ35的外底沒有太多驚喜,不過抓地力這種事情只求沒有意外。放射狀的人字紋橡膠外底是讓我非常安心的配置,以我目前在室內場地實戰的結果來看,抓地力非常穩定。前后向沒有問題,側向尤其讓我驚艷。雖然我本身并不是很多變向,但是在我轉身,橫向移動,全場奔馳急停的時候,AJ35的抓地都讓我非常的放心。
我手上這個郭艾倫配色的AJ35目前磨損也不是很多,由于我這次并沒有在粗糙的場地實戰,磨損幾乎是看不到,就連啟動腳左腳的最前端邊緣都沒有任何磨損。而且他本身是帶有XDR標記的。但我感覺至少這個配色的AJ35并不會被歸類的差的那一邊去就是了。如果是只打內場是完全不需要擔心,外場的話,我覺得如果入手價在1100以下的話那還是可以說是值得的。
(3)包覆性,支撐都非常棒
AJ35這雙鞋比較多爭議的地方應該就是在整雙鞋的fitting上,但先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從他配備的Flightwire跟密密麻麻的動態鞋帶孔來看,這雙鞋包覆性注定是要非常緊實的。
當然偏窄的鞋身可能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即便對于我這種偏瘦一點的腳型來說都不需要全部鞋帶綁到死緊,基本上一般力道綁鞋帶就可以感受到非常貼合的包覆。
另外我這次也沒等到低幫的上市,就選擇入手了中幫。但是鞋幫本身對腳踝也沒有多大的限制,我個人是把鞋帶綁到最高一格,基本上還是可以靈活移動,而且對于雙腳的固定也有維持很好的安心感。
AJ35外觀設計上最顯眼的地方莫過于Eclipse Plate 2.0,也就是鞋身上最硬的圓弧型模塊。我敢說大家現在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東西很頂足弓。但是以我一個扁平足的人來說,其實這次隆起造成的擠壓比起34是比較輕微的。
對于我來說只要鞋帶稍微松綁一點,還能維持良好包覆性的情況下來說,是可以忍耐穿著AJ35完整的2小時的。雖然會有一點頂足弓造成不適,但并不影響我個人場上表現,當然這是對于我個人來說,其他人我不敢保證。
話說回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我認為整個Eclipse Plate 2.0的抗扭是非常明顯的優秀。對我個人在做較大動作,如轉身跟橫移變向的時候,能感受到有一股力量把身體「扭」回來的感覺,這是我在其他球鞋之中很少能體驗到的腳感。
大家也很注意的防側翻,是這次我覺得些微有一點點沒有很明顯的地方,但也就真的是那么一點點而已,因為AJ35的前掌面積已經夠大,我覺得是足以應付多數的防側翻情況。
后跟內置TPU很扎實之外,里面的小枕頭設計也讓腳踝周圍包覆有加強。后跟上面的中文字也是這雙郭艾倫配色的獨到之處。在我看來AJ35整體的支撐與包覆要比上代更進步,卡腳的部份變少了,該加強的地方也都做到了。
二、缺點
(1)略微擠壓扁平足,有點挑腳型
關于AJ35最多的抱怨應該就是鞋型的部份。除了跟34差不多的窄型之外,Eclipse Plate 2.0造成的頂足弓應該是最常聽到的抱怨。然而有趣的是,我個人穿Jordan 34卡腳的地方更多,比如前掌外側的TPU部分,還有Eclipse Plate,對于我個人而言都是比AJ35更難受的地方,甚至還有鞋帶孔附近也會摩擦到雙腳。
跟一些球友討論過,有些人跟我一樣,穿AJ35比34要更舒適,卡腳地方較少。也有些人覺得35已經足夠難受。我能給出的結論應該就只能說,這雙鞋比較挑腳,雖然性能很優秀,卻不是適合每一個人。
總結
在我心目中AJ35是一雙綜合性能強勁,上腳立刻就能感受到他的好,實戰一點也不耽誤的好鞋。
對于我這個有輕微扁平足的人來說,實實在在的穿這雙鞋堅持2小時沒有問題。如同之前所說,會有頂足弓的感覺,但是可以忍受,不影響實戰發揮,但是對于其他人來說是怎樣的體驗,就不一定了。
另外我也更愛AJ35相較于34進化不少的緩震。除了規格上后掌緩震單元變大很多之外,我個人體驗是AJ35的緩震感比起34是更明顯,不特別需要踩開的時間,第一場球就有很好的反饋,不需要等6-8小時實戰后才會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