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Bounce緩震還不錯
這次D.Rose 9跟過去幾代最大的差異,恐怕就是緩震被降級成了Bounce,當然這些也都反應在價格定位上。我一直是很喜歡Bounce緩震的,上次Harden B/E 2是我近期最喜歡的鞋之一,用的也是Bounce緩震。而D.Rose 9雖說被降級,但是緩震效果也是還不錯,一如以往,后跟較厚,應付較大沖擊,前掌較薄,啟動不拖踏。
雖說整體緩震不差,但是我個人上腳的感覺是,似乎要比Harden B/E 2略輸一點,關于這點后面會有更多的討論。
(2)耐磨的Adiwear外底
會說出這個優點也真的是找不出其他優點了。依據官網的說明,Adiwear有點類似Nike的XDR,號稱有了這個標示就代表能夠有很好的抓地力與耐磨度。我想對于很多喜歡Adidas實戰鞋的人來說應該很揪心于非常多款式的耐磨度表現不佳,最有名的像是Crazy Explosive,Harden Vol.1等等,不過看在抓地力非常好的份上我覺得倒是可以原諒。畢竟在我心目中抓地力的重要性是勝過耐磨度的。
D.Rose 9在我實戰過約8-10小時之后,幾乎是一點磨損都沒有。是的,我說的是一點點都沒有。即便是啟動腳左腳的前掌,也只有一點點的漆被磨掉而已,其余幾乎毫發無傷。其實摸一摸D.Rose 9的外底材質,的確是非常堅硬,也不難相信他的耐磨度應該是水準之上了。
二、缺點
(1)包覆性差,場上沒有安全感
非常少見的,Adidas這次在簽名鞋款的版型做了非常大的改變。以往的D.Rose系列都擁有很好的包覆性,緊實的內襯,而且多數是高幫款,擁有很好的保護性。但是這次的D.Rose 9首先前掌內部太過寬敞,跟Adidas絕大多數的籃球鞋比起來都寬的太多了,跟李寧恐怕都有的一拼。不要說對我這種窄腳的人不友善了,我相信即便對一般腳型的人來說都還是偏寬。
材質上來說,外觀雖然很漂亮,用了編織面的網布,手感也很好,但是內襯實在太過薄弱,前掌又如此之寬,在快速移動的時候腳很容易在鞋子里面滑動,不過內襯薄弱的好處是似乎沒有非常悶腳。但是腳會在鞋子內滑動,就必須靠自己的雙腳去支撐急停,變向等大動作,對腳的負擔很大。
那無論鞋子是不是高幫,鞋底抗扭轉能力怎么樣,都無法提供很好的保護性。也因為這樣,鞋子跟腳沒有很完美的密合,或許也導致了Bounce緩震無法完全發揮他的緩震優勢,讓我有種感覺他的緩震似乎不如Harden B/E 2。
另外除了寬度,內長也有問題。Adidas有尺碼不準的問題對我來說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沒想到這次居然出現在明星代言款上。太長的內長,我個人必須要買小半碼,可能少數人需要買小一碼。更可氣的是,都已經買小一碼,鞋身還是一樣過寬。
勉強來說,后跟TPU還算扎實,但是多數籃球鞋也都有這個優點,實在說不上是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另外再挑個毛病,沿用了上代縫上去的一圈鞋帶孔,在我看來恐怕還是有耐用性的問題。而且,連大拇指的保護涂層似乎也是消失了,想單靠縫線加強硬度,感覺有點不切實際。
(2)抓地力偏弱
D.Rose 9的包覆性差已經有點懵了,居然連抓地力都表現不如人意,這就讓我更懷疑Adidas是不是存心要毀了D.Rose系列。以往在Adidas無論是不是簽名鞋,是高檔的Boost款或是較中低價位的團隊款,很久沒有碰上抓地力不理想的籃球鞋了。
而D.Rose 9的鞋底紋路,坦白說我拿在手中看到就有點擔心,刻痕是不同區域的單向紋路,雖然材質是橡膠外底,但是抓地力并沒有非常優秀。尤其我在向前沖刺急停,或是變向切入的時候感覺特別明顯,這有可能是因為,外底紋路非常細,容易卡小石子,而且也非常會吸灰塵,要保持乾凈非常難。
雖然實戰的時候沒有發生嚴重打滑,也沒有導致我受傷,但是還是可以感覺到有點不安,我必須靠自己的雙腳用力去支撐地板才能好好的停下來。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雙鞋更適合戶外球場,畢竟配備了先前提到的Adiwear?不過之前寫過的Adidas PG3也是戶外導向的籃球鞋,在室內場地表現依舊很好,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何幫D.Rose 9開脫了。
總結
首先提出一點,或許腳型較寬的人穿上D.Rose 9會有完全不同的結論。說對我個人而言,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失望。緩震降級真的沒什么,D.Rose 9外型其實設計的很漂亮,但是在包覆性方面我認為應該是不適合多數人腳型的,實在是太寬了。
在同時間我也有測試其他款式球鞋,也有外底容易沾灰塵的,但是抓地力沒有像D.Rose 9下降的這么快。我之所以給D.Rose 9不到8分,是因為我覺得無論是縱向的跟D.Rose系列比,這雙是我穿過最失望的一雙鞋之外,橫向跟定位類似或是價格類似的款式相比,也完全沒有任何優勢,除了外型還算搶眼恐怕沒有比別人厲害的地方了。
但如果你是Derrick Rose的死忠支持者,而且腳型非常寬,外加都是打室外場地居多,那我還是會很推薦這雙鞋給你。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腳型窄,打室內場地多,不妨可以考慮價格更便宜,我認為性能更好的Harden B/E 2,他會是更好的中低價位籃球鞋。